【摘 要】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音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題地位,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音樂教學 音樂興趣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音樂教學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課前創設情境,營造音樂氛圍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課前,教師要針對每一課時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交談,了解他們日常的生活情況。然后,請他們同教師一起布置教室,共同創造一個貼近他們生活的學習環境,使他們一進入教室就有熟悉感。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不僅不覺得音樂陌生,還覺得音樂說的是自己的事,從而為新課程內容的教學做好鋪墊。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他們對音樂學習充滿興趣。
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是促使學生學好音樂的重要保證。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展示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
如在《洗手絹》的教學中,筆者從興趣出發,以談話“你們在家都能幫媽媽做事嗎?”開始,小朋友很快進入話題,紛紛說出自己在家幫媽媽做過什么事。課堂氣氛立即變得活躍起來,這時筆者順勢提出有一個小朋友在家不僅幫媽媽做事,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手絹、襪子都自己洗,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這樣,孩子們個個興趣高昂,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生愛勞動的情感,使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在講授音樂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創造,把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質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創編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和創造能力。
如在《動物說話》的教學中,筆者首先以動物的叫聲導入課題,接著示范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讓學生感知。在學生學會歌曲的旋律后,讓他們大膽地創編歌曲的后面幾段歌詞。這樣避免了一句句死搬教材歌詞的講授方法。小朋友積極主動地去編寫歌詞,有的編小青蛙說話,有的編小羊說話,有的編小狗說話。教師對學生的歌詞稍加修改,這樣在師生積極互動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很快編出歌曲的其余部分。唱自己編的歌曲,同學們顯得很高興、很投入,自然教學任務也能很快地得以完成,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積極去參與創造,去感受、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四、鼓勵個性化的表演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說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自信心的培養。讓學生盡情地表現,形成個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盡量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優點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音樂課堂就像一個小舞臺,能否讓學生盡情地在這個舞臺上表演,關鍵在教師這個“導演”能否搭好臺,讓學生唱好戲。表演是小學生非常樂意參與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也是培養其藝術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讓他們體會表演成功的喜悅。
如在《小雨沙沙》一課中,學生可自由選擇角色,或扮演破土而出的種子,或扮演淅淅瀝瀝不斷落下的小雨。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表演活動中來,筆者采用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個別表演等多種方法,讓性格內向的和膽大的學生結對子,表演能力欠缺的和擅長表演的學生結對子,逐漸培養全體同學的自信心和表演興趣。長此以往,所有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表演了。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表演中個性得到了發展,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
五、運用可續方法,幫助孩子理解“一字多音”
對于剛入學不久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一字多音”是個難點。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講解樂理知識,否則,學生在演唱“一字多音”時就容易出錯。如歌曲《布娃娃彈琴》中的一句: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讓一年級的學生唱準旋律并跟他說把“彈”字唱在第二個音符“2”下。筆者嘗試運用把“一字多音”的字的韻母加入演唱的方法,幫助學生唱好“一字多音”。如上面那句可以加成進行演唱。這樣經過教師的示范與學生的練習,再碰到類似的“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就會想到運用加韻母的方法進行演唱。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藝術實踐的最后結果,也要重視藝術實踐的過程,重視這個過程中的探究與創造,重視過程的教育價值。做到“結果”與“過程”并重,既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還要去表現、創造音樂的美,努力做到使學生終生受用。
(作者單位:安徽懷遠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