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要求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涉及各種藝術門類,在欣賞中實現各類藝術相互闡發、觸類旁通,以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審美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審美教育 審美能力 審美心理
藝術的最大魅力在于通過其豐富的情感、神韻和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要求欣賞者以審美的眼光涉及各種藝術門類,在欣賞中實現各類藝術相互闡發、觸類旁通,以提高欣賞者的審美修養和審美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此,筆者談談音樂、文學、多媒體、思想等與美術這種藝術形式對學生的審美心理所起的作用。
審美心理,就是人們在欣賞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各種心理能力達到高度活躍時構成的一種獨特的結構,它是人腦知、情、意心理系統中儲存的關于客體美的圖式、式樣或格式。審美的完善是一個不斷積累、沉淀的結果,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復雜過程,只有長期的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感染和美的實踐,才能形成較為完善的審美心理。而作為教育者,就是要把這種審美心理灌輸給學生,讓他們在不同的學科中使審美意識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從而達到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讓美穿越學生的心靈。
一、讓音樂教育融入審美教育
音樂既能表現、陶冶人的情操,也能疏導、宣泄人的情感,它能激起感情的浪花,撥動心靈深處的心弦,因而能給人以美感,給人以藝術享受。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兩者都是不可觸摸的,是抽象藝術。音樂的強烈感染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既能調動人的情緒,也能很好地提升美術課的欣賞效果,如在欣賞《中國山水畫》時,一邊欣賞畫中韻味、意境、情趣,一邊聆聽如行云流水般的古琴聲;一邊欣賞凡高、莫奈等震撼人心的作品,一邊傾聽波瀾壯闊的《藍色多瑙河》;一邊欣賞羅丹、米開朗基羅的傳世雕塑,一邊欣賞爵士音樂或黑人強勁的鼓號聲,讓學生通過音樂的熏陶、洗禮,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見都再現出來。正如高爾基所說:“當你聽音樂時,你會忘記這是白天還是晚上,忘記自己是老人還是小孩,忘記一切。”
二、審美教育與文學相結合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文學的語言環境和理解能力對學生了解和掌握美術繪畫的創作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古羅馬藝術家西蒙尼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文學可以調動和提高人的審美經驗,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奇而又無比美麗、神秘的世界,它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多彩的窗戶,他們可以通過這扇窗戶了解很多知識。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看好書,課堂中多用語言來描繪自己的繪畫作品,有感而發,自然表露,即:“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文學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活、感悟人生、理解他人、體會歡樂和憂傷、幸福與痛苦,從而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在美術課堂中多講解一些繪畫作品的文學背景、歷史、發展,也可以為畫面配上詩詞講解,既通俗易懂又如身臨期境,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文學興趣,也豐富了他們的審美體驗,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審美教育與多媒體的運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的大量普及,網絡的飛速發展,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勢在必行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介入美術教學,具有多方面優勢,它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模式,為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從多媒體中找尋自己所需的知識,從本質上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揚個性,既動手又動腦,讓學生既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又發展了創作的欲望。比如,給學生上美術欣賞課,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不會把每一節課中的繪畫作品都收集到展示給學生,只是能找到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后就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開啟美麗世界的窗口,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盡情尋找自己所需的畫面或圖片進行欣賞,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為學生的非凡想象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美來源于生活,也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強烈的思想性。美術欣賞課應與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相結合。在符合美術教材的前提下,穿插一些歷史文化、時代背景、社會因素,使學生了解歷史、記住今天、展望未來。讓學生在描繪絢麗多姿的風景時,把對生活的美好與感受、創作的激情與感悟都體現在所創造的作品中;在游歷祖國的壯美山河時,在一草一木、青山綠水中培養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在欣賞優秀的歷史文物、名人字畫、建筑雕塑中,樹立起學生遠大的革命理想。故有德國文學家席勒所說:“真正美的東西必須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綜上所述,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美術教學的模式,把美術與音樂、文學、思想、多媒體等多種學科相結合。從全新的角度,綜合運用各學科之間的共性,增強美術教學的內涵,啟發學生對審美的感受,培養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讓美穿越學生的心靈。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言:“藝術是渾然一體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種類的藝術才能臻于最完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徐飆.藝術欣賞.中國文聯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藝術欣賞美術.人民教育出版社.
[3]安徽師范大學美學研究室.審美教育.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單位:河南駐馬店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