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如厭學、一遇考試就緊張焦慮、對待學習做不到持之以恒等心理問題。學生若要克服這些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就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增強意志力,還要樹立競爭意識,正確對待考核評價,以此來培養中職生學習的成功心理。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 學習目標
中職學生的中心任務,是要積極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將來進入社會、職業選擇打好基礎。而每個學生想要完成這個任務,在學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克服各種學習困難和問題。
一、中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1.因考試失利,而未能進入名牌或重點學校,于是心理受挫,心灰意冷,無心學習。
2.學習成績時高時低,對待學習做不到持之以恒。有些學生當他情緒好、學習順利時,成績也就好一些;當他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就失望、灰心,什么也不愿意學,成績就下降。
3.一遇考試就緊張、焦慮,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逃學。
4.一部分學生對當前中職生就業感到很擔憂,認為讀完中專,自己找不到接收單位,那學就白上了,因此,不能安心學習。
二、克服學習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習的成功心理
1.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
一個人的行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我們從事的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學習,并不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是教師教什么就學什么,而是在教學條件下,引起學生一系列積極心理活動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愈明確、愈強烈,學習積極性愈高,學習質量也愈好。作為中職生,每個人都想學習上取得成功,獲得好成績,以取得別人的贊揚、社會的認可。那么,怎樣做到這一點呢?
(1)設立具體的學習目標。設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激發學生成功動機的根本所在。一個沒有具體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意義的學生,很難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種目標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了,不必怎么努力就可以達到,太高了,學生再努力也無法達到,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會感到學習是件枯燥的事。因此,目標要確立得盡可能具體而得當。如每天學習一個小時;每天從幾點學到幾點;每周讀一本課外書;每天用半小時學外語等,努力使今天比昨天有一點進步,每天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這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勝任感。
(2)從喜歡的東西開始學習。興趣愛好在學習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目前,在校的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6~20歲左右,正處在從少年向青年的轉變時期,學習受興趣的影響仍然很大,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愿意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就不愿意學。現在,學校各專業都開設了許多課程,學生不可能對每門課程都感興趣,但總有感興趣的,對于感興趣的課程,不妨先適當多花點功夫,學好它,并以此為突破點,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在平時學習時,先從喜歡的科目、拿手的科目、簡單的科目做起,就會輕松地完成,時間也花得少,并能產生一種學習的滿足感、內心的振奮感,感到愉快輕松。在這種喜悅、振奮的心情下學習,效率肯定高,然后再進入較困難的學習。
2.增強意志力,提高耐受力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的目的、任務的心理過程。學生要想成為成功者,就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古今中外,沒有一個名人、學者是在無困難、無問題的環境中成長的。學習就意味著要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學生,一般除感受敏銳、記憶力強、思維敏捷、富于獨創精神外,還具備自信、上進、想要學什么或要干什么,就非學好干好不可的韌性。而意志品質薄弱的學生則存在各種學習問題: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學習不能專心致志,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控制注意力時,就會發生學習障礙,注意力很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要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要樹立遠大的志向,提高意志的自覺性。有一個遠大的追求目標始終在前面召喚自己,這會促使自己自覺地為之奮斗。
(2)要從小事做起,提高意志的堅持性。高爾基說過: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確立一個努力一下、堅持一下就能實現的目標,讓自己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成功體驗的刺激下,逐步克服意志薄弱,形成克服困難的勇氣。
(3)向自己挑戰,提高自制力。一是迫使自己去做那些該做而不想做的事;二是抑制自己不去做那些想做而不該做的事,這兩件事的共同點是“跟自己過不去”。
(4)增強挫折的耐受力。增強自己的意志力,還要鍛煉自己面對挫折的承受力。我們有些學生遇到困難、挫折,就消沉、沮喪,甚至一蹶不振,缺乏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如沒考上重點學校、挨老師批評、一次考試失利等。要認識到,挫折和困難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的一生就是要和挫折、困難做斗爭。任何時候既要想到“過五關”,也要準備“走麥城”。人生的路很漫長,遇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失去了追求。應當把暫時性的挫折化做今后學習的動力,把一次挫折看作是磨練意志、豐富人生閱歷的過程。
3.樹立競爭意識,正確對待考核評價
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在競爭的環境下,一個人要生存,要實現自我價值,要戰勝其他竟爭者,就得下功夫,勤學苦練,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所以,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就要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競賽,通過競賽,發展自己的智力和知識,爭取優良成績,滿足自己的“好勝心”,同時,通過競賽,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競爭打下基礎。
作為學生,都十分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分數、等級評定等,對來自這方面的反應都十分敏感而強烈。考核的結果好,心情愉快,學習熱情高漲。考核的結果不理想,情緒沮喪,甚至無心學習。對成功學習十分不利,消除或緩解這種消極情緒,可以采用這樣幾種方法:
(1)縱向比較法。將自己的這次成績與過去的不理想成績比,也許能從中看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的點滴甚至是細微的進步,并努力提示這種進步所蘊涵的積極意義。
(2)橫向比較法。與自己周圍同學的情況比,也許能從中看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長處或微弱的優勢,以增強加倍努力的信心和決心。
(3)單項比較法。從總體上說成績不理想,并不等于這一成績所包括的各個方面都很糟糕,也許某一方面的成績還是可以的,從另一方面積極評價自己。
此外,學生在學習之余,應多與老師主動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成功學習。
參考文獻:
[1]彭志斌,梁麗媚.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洪玉.學習能力發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尹鴻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市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