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校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基礎教育參考》雜志的采訪。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近些年來發展的基本情況。
馮校長:蘭州市第一中學創建于1902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省屬省級示范性高中。學校現有教職工189名,教學班43個,學生2800余名。
學校堅持以德育為主,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培養目標,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持續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良好的發展。1990年以來,學校先后被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甘肅省中小學德育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校重視體育、藝術教育,多次被授予全國、全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學生交響樂團聞名遐邇,多次參加全國、省、市重要演出及文藝活動并屢屢獲獎,還應邀赴匈牙利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學校創辦的省級學術刊物《中學教育科研》雜志,在全省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學校現擁有一支德業精良的教師隊伍,其中高級教師93名,中級教師70名。有90多人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省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干教師、市級教學新秀等榮譽稱號。
記者:2002年,學校在總結工作經驗和辦學特色的基礎上確立了“養德、開智、健體、立美”的辦學理念。請您闡述一下這一理念的內涵。
馮校長:這一理念符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與學校的“弘毅”校訓一脈相承,體現了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辦學特色。“養德”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開智”即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健體”即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是素質教育的源泉;“立美”即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是素質教育的神韻。
記者:學校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堅持實施“兩個工程”。請問馮校長,學校在“兩個工程”實施上推出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績?
馮校長:首先,學校實施優化工程,主要包括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教學設施及手段的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及辦學條件的不斷優化。學校抓教學方法的改革和課堂質量的評估,確定了“明確目標、體現三維、容量要大、結構要緊、重點突出、難點解決、設問要巧、效果要好”的課堂評價要素,制定并實踐了《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建立、健全、完善了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加強教研組建設,實行教研組目標考核制度,開展“說、聽、評”課及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手段現代化,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近幾年,我們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保持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增長。學校高中會考成績各科優秀率達到了80%以上,各科合格率達到了96%以上,高考升學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同時,學校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優化辦學環境和條件,在省教育廳的重視和支持下,加強了教育教學環境的改造和建設。5年來,學校投資約1600萬元,建成了400米全塑膠田徑運動場;改建了學術報告廳、音美教室、校園透視圍墻;改造和擴建了15個實驗室,43個多媒體教室,1個微機室,1個微格教室,2個書庫,4個閱覽室;購置了圖書資料;新增了電教器材、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等;建成了一個校園電視臺和先進的校園網絡系統,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其次,學校實施名師工程,主要包括學校領導班子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領導班子建設的首位,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充分發揮黨政領導成員的智慧。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直強化“名校培育名師,名師支撐名校”、“教師是學校的筋骨,教師是學校的靈魂”的隊伍建設理念。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各級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上的模范和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提出“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出臺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制定“一、三、五、十奮斗目標”,即一年合格,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名師,將青年教師的培養、使用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學校實現新的發展的奠基工程。1998年以來,學校先后有10名青年教師獲得省級教學能手稱號,12名青年教師獲得蘭州市教學新秀稱號,20名青年教師獲得市級骨干教師稱號。
記者:“樹立三個樣板”作為學校工作重點,既體現了持續性,又體現了發展性,為省內外所關注。請您具體談談學校在“樹立三個樣板”工作中取得的成績。
馮校長:首先是樹立“課程建設樣板”。學校實施以學科基礎知識為中心的課程建設和開發,在這方面深入探索有特色的創新教學模式。如學校創辦了數學實驗班,實行課程結構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績。到目前為止,數學實驗班共有14名同學先后組團代表甘肅進入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冬令營,6名同學先后進入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3名同學先后摘取全省理科狀元。數學實驗班自1990年創辦以來,已為清華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輸送優秀學生600多人。同時,我們主要抓三種形式的活動類課程的建設和開發,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是以德育為主,包括社會實踐和軍訓的專題活動類課程。學校制定并實施《蘭州一中學生行為規范和學習過程評價辦法》,加強以“五愛”、“五一”為主要內容的班級建設目標管理,堅持五評比活動,實行學生值周,認真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舉辦“模擬法庭”活動,開展模擬聯合國大會、軍訓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二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活動類課程。在以“社會實踐充實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提升社會實踐”的思想指導下,2003年以來,高一、高二年級共完成752個課題,其中有17個課題研究成果獲得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有8個課題研究成果代表甘肅省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是以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為主的活動類課程。1998年以來,在各學科競賽及體育、藝術活動中,獲國家獎項的有100多人次,省級獎項800多人次;學校先后有9項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被甘肅省推選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并獲獎。
其次是樹立“校本科研”樣板。近幾年,學校確定了以“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為基本理念的“校本科研”思路,堅持以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積極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有序的科研工作環境。教師參與科研積極性高,80%以上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承擔了國家、省級共20多項科研課題,已完成國家課題4項,省級課題6項,均通過鑒定。在前5屆“甘肅省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獎”評選中,學校共獲得22項省級獎勵。
最后是校園文化建設樣板,主要有三個層面,即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活動文化的建設。學校學生交響樂團承擔了全省高校開展高雅藝術活動的演出任務,在全國37個承擔高雅藝術進高校的樂團中,蘭州市第一中學學生交響樂團是唯一參演的中學生樂團;學校組建的學生合唱團,參加蘭州市第二屆中小學生合唱節和蘭州市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榮獲普高組“金獎”和聲樂類普高組“銅獎”;學校美術代表隊參加蘭州市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作品類比賽獲“銀獎”;學生樂團、學生合唱團、美術代表隊獲獎作品參加國家教育部門舉辦的2007全國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得器樂二等獎,小合唱三等獎。此外,校園文化廣場、學生社團活動、學生體育運動隊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弘毅采風》、《九思》等一批學生自辦刊物的脫穎而出,都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
(責任編輯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