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經費不足、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影響著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湖北省黃梅縣孔壟鎮立足現實,站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上,以實現區域均衡教育、優質教育為目標,實施了農村小學“一體化”管理模式。
“一體化”管理模式,即將全鎮一定區域內若干所小學或教學點合并成一所中心小學,并實行中心小學統一領導下的副校長(主任)包點負責制。在管理上實行“四統一”的合校而治模式,即生源就近統一編班,管理制度統一制訂,教師任課統一安排,財務管理統一收支。“一體化”管理模式使得學校布局由分散變為集中,教師由“包班”變為“專任”,管理由粗放變為精細,經費由無序開支變為有序使用。
“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學校科學管理,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利于規范辦學行為,有利于促進農村小學均衡發展。
學生“上學遠”問題已經解決。 “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打破了以自然村為單位的辦學格局,學生可以就近擇校就讀,如原鄧西小學學生上學最遠的達3.5公里,而現在鄧西小學部分學生調整到第四中心小學盧垏分校,學生上學最遠的只有2公里,縮短了上學路程,既方便了學生,也消除了安全隱患,受到了家長的好評。
教師教學負擔不斷減輕。 2004-2005學年,全鎮小學生有8739人,開設教學班336個,配備教師361人,教師人均周課時28節;2006年秋,我校在校學生7857人,開設教學班263個,配備教師343人,在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規定低年級合班上課后,教師人均周課時為20節,比以前減少了8節,教學負擔減輕了,教師參加校本教研的時間有了保證。
學校經費使用更加合理。 2006年秋,7所中心小學可用資金71.5萬元,教學教研支出14.5萬元,教職工津貼補貼40.6萬元,基本維修費10萬元,其他支出6萬元,教師的福利待遇有了提高,經費使用更加合理。
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一體化”管理模式實施后,小學各學科都有了專任教師,體育、音樂、美術、英語、科學、品德與社會課等課程開展得有聲有色。各中心小學還在“六一”、“元旦”等節日,組織文藝匯演,舉辦趣味運動會,開展大型演講比賽等活動。同時,各學校規范辦學行為,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增加學生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人員素質全面提升。 一是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高。新的管理模式促使教師鉆研業務蔚然成風,過去“要我研”,現在變成了“我要研”。據縣教育局調研統計,有80.6% 的教師希望鎮中心小學多組織活動,渴求縣教研室到學校蒞臨指導。近年來,全鎮小學教師參加縣市“三優”評選,有35人獲縣級獎,有3人獲市級獎,實現了本鎮獲市級教學教研獎零的突破。二是校長錘煉有效果。現任的7名中心小學校長中有5名是從中學副主任、小學副校長、普通教師中競聘而來的,他們教學教研能力強,但管理能力欠缺。參加黃梅縣教育局組織的“校長論壇”后,許多校長紛紛表示,形勢很“逼人”,工作很“累人”,實踐很能“鍛煉人”。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一體化”管理改變了過去使用經費“撒胡椒面”的作法,資金統一集中使用,多向薄弱學校傾斜,使大部分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均衡。近年來,7所中心小學共投入資金63萬元進行校舍改造、改建,綠化、硬化校園面積達4974平方米。
孔壟鎮小學“一體化”管理模式在上級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和各類專家的專業引領下,得到了很好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農村小學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有力地促進了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梅縣孔壟鎮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