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導航產業在經歷混亂之后,開始逐鹿炙手可熱的3G時代。
6月18日,剛剛在“中國電子地圖知識產權第一案”中勝訴的瑞圖萬方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與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和汽車研究院共同成立“交通導航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合作雙方簽署了正式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是國內電子導航地圖企業第一次與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利用3G網絡的新一代手機導航技術。
瑞圖萬方領導指出,這次與清華大學的合作是一種強強聯合,使得瑞圖萬方在手機3G導航領域基礎研究更加豐富,并使其對未來市場預見性的研究走在行業的前面。該中心成立后,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瑞圖現有的“道道通”電子導航地圖基礎上,開發全新一代手機導航電子產品。
手機3G導航這一更快、更便捷的業務已成為未來電子導航的發展趨勢。而手機導航所需的大投入和極高的技術標準也抬高了門檻。曾經多次引領行業技術變革的瑞圖萬方再次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搶占先機
事實上,國內幾大巨頭早已開始將目光投向手機3G網絡導航。
最早的導航儀于1985年出現在日本,后來在歐美得到了成功的發展。專家提出,在國內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進一步提高和道路建設的飛速發展,以及導航服務的日益完善,導航儀產品在各個市場將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
在我國,手機+GPS逐漸成為熱點。2007年底,我國手機用戶達到5,4億戶,新增手機的用戶達到了8000萬戶左右,2008年新增手機的用戶會超過1億戶。而往后5年GPS手機將飛速增長,預計2011年間GPS手機的銷量將達6100萬臺。業內專家甚至預測,最終手機導航地圖將會成為手機的標配,就像手機擁有照相功能一樣。
將電子地圖導航整合到手機這一移動終端中去,其有助于提供各類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未來電子地圖導航功能將會非常細化。以酒店為例,不僅可以提供酒店的名字、聯系方式、地址、怎么到達,還要能查詢酒店客房的情況、營業時間、營業的環境和規模面積、有沒有促銷、服務質量怎么樣、有沒有第三方的評價或以往用戶的評價等信息。
隨著我國3G手機網絡的試運營,以3G網絡為載體的手機導航電子產品呈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對于電子地圖商來說,無疑是一輪新的商機的捕捉。
靈圖董事長李仲亮這樣描繪3G手機導航:“3G時代的手機導航會實現智能交通的功能,路上每一個攝像頭拍攝到的圖像都可以傳到手機上,哪里堵車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用戶設定目的地,手機就會自動將實時路況考慮進去,優化路線,避開堵點,再根據路況變化不斷調整。”他還說,如果軟件企業認識不到3G時代手機導航的前景,認識不到3G手機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地位,就會被淘汰。并表示靈圖已準備好進入3G時代的電子導航。
而瑞圖萬方副總裁薛京刀也認為,3G將成為推動手機市場更大發展的發動機,它將為電子導航服務展現很多機會。而多數人認為,此次瑞圖萬方與清華大學合作,不僅是瑞圖萬方對未來市場的搶先一步,更將對整個行業的進一步調整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挫折中前行
被譽為朝陽產業的電子導航地圖市場,進入2008年卻并不如人們所期望的那么“天天向上”。從年初的“中國電子地圖知識產權”第一案,到靈圖創始人兼原總經理唐寧浙的下課。這個行業以并不健康的狀態掙扎在2008年。
事實上,從2000年電子導航傳入中國以來,引來大量投資者進入這一新興行業,但長期缺乏行業標準,市場秩序混亂,致使整個行業一直處于群雄紛爭、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針對這種現狀,專家們認為是中國電子導航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產業面臨巨大調整。
“這也許會促進這個行業開始新的發展階段。”一位業內人士稱,“不斷爆發的問題對目前的電子導航業來說,或許是件好事。這種情況是任何一個行業壯大到一定程度都必經的階段——產業集中化,整個產業開始結束群雄紛爭的局面,并由某幾個大企業控制。”
這種趨勢從日本及歐美的電子導航產業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到。日本導航電子地圖行業就是由開始時的十幾家企業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兩家壟斷企業。
目前全球已形成了以美國NavTea、歐洲TeleAtlas、日本Zerin和MapMaster、IPC為龍頭的五大導航電子地圖專業制造公司,這5家企業就已經占領了全球導航電子地圖產品90%左右的份額。
“中國的情況也必然會形成此種格局。”這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是什么時候的問題,是來勢洶洶還是慢條斯理的問題。”
能夠達成的共識是用技術提高行業門檻,通過技術和法律手段維護行業秩序,將促進國內電子導航地圖的新一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