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全面實行歐Ⅲ認證標準并增加諸多認證項目使不少中國汽車出口受阻。
出口俄羅斯的汽車必須取得俄交通工具質量認證即“機動車輛和掛車車型確認書”,否則概莫能人,對于非1958年日內瓦協議參加國的中國汽車進入俄羅斯,認證從一開始就是一道攔路門檻。
希比利汽車出口公司于2003年第一個闖入俄汽車市場,首先遭遇“認證坎”。2004年起,我們多次邀請俄國家汽車檢驗中心(SUN NICIAMT)來華訪問,2005年并在新浪網與網民交流,努力促進兩國汽車認證機構的合作。遺憾的是,4年多時間過去了,中國汽車的入俄認證問題至今仍無章可循。
今年1月1日起,俄全面實行歐Ⅲ認證標準,并從7月1日起增加了諸多認證項目,致使不少中國汽車被擋門外,成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在俄銷量持續下滑的原因之一。
“認證”一直是中國汽車在俄市場競爭的軟肋,與西方汽車相比,中國汽車尚未進入俄市場已輸了一籌。西方汽車早已實行歐Ⅳ或更高排放標準,且認證與俄互通,出口俄市場是將歐Ⅳ降格為歐Ⅲ,也降低了成本。2010年俄將實行歐Ⅳ標準,普京總理提出,對于入俄的歐Ⅳ汽車給予稅收優惠,鼓勵使用歐Ⅳ汽車一步到位。
中國汽車入俄,要從國Ⅱ提升到歐Ⅲ,既增加了技術難度,又提高了成本。我國今年7月1日才全面實行國Ⅲ標準,比俄遲了半年,越野車、載貨車和客車生產一時未能全部達到國Ⅲ標準,其中包括一些原出口俄的歐Ⅱ汽車。兩國標準不能互認,即使達到國Ⅲ,還要在俄做歐Ⅲ試驗,合格才能放行。
關于俄國歐Ⅲ認證,中國車企既對標準和程序知之甚少,又各于投入認證費用,多依靠經銷商出錢出力,致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SUN NICIAMT檢測中心是俄國主要的汽車認證機構,據該機構送給筆者的一份由其主要領導人撰寫的關于中國汽車認證的專題報告披露:
1、中國汽車產品的認證通過率低下。2006至2007年,SUN NICIAMT中心受理中國汽車的認證申請1569份,頒發認證證書即“機動車輛和掛車車型確認書”124份,其中M1(轎車)18份,M3(客車)36份,NI(輕卡)32份,N2(中卡)9份,N3(重卡)15份,其余為摩托車。認證通過率只占申請的7.9%。
2、申請者主要是俄國人,其中大部分與中國汽車生產廠毫無關聯。這些申請人既不了解汽車作為特殊商品的法律要求,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也漠不關心。他們申請的或是“小批量”或是“一年期”,幾無申請三年認證者,多屬“賺一把就跑”之輩。去年下半年,才有一些中國汽車制造商自己申請認證。
3、中國汽車幾乎沒有能一次通過認證的,都需要做多次改進。
中國汽車的主要缺陷是安全性、噪聲、尾氣排放和車燈。認證過程中,一個令認證中心難以理解的現象是,同一個待認證的車型,往往在俄有多個“獨家代理商”同時申請,又都有文件證明自己是“獨家代理”。因此。從7月1日起,對有關問題做出了嚴格的新規定。
此外,國內缺少授權受理俄汽車認證的機構,對俄的認證標準缺乏研究和報道,兩國汽車認證機構的溝通與合作尚待加強。
今年以來,由于認證問題使不少汽車企業出口俄羅斯受阻,一些生產廠家開始急于尋求認證途徑。認證是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參與競爭的一個薄弱環節,在中國汽車因“認證坎”入俄受阻的情況下,汽車出口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似應從較高層面上加強與俄對口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并應及時強化信息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