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動物也做,但人只會在私下里做。”忘記從哪里看來的這句妙語,用在對香港藝人“艷照門”事件的評論上,也許最合適不過。有趣的是,有些事情盡管是私底下做的,但一旦公開、成為“注意力”的焦點,事情的性質似乎就變了。千夫所指之下,藝人的道歉,無論誠心還是應景,都是勢所必然。
不過,人和動物的區別還不僅在此,無論公開還是私下,人們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些說辭。當年“木子美”就曾理直氣壯地說: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體,是一種解放。仔細想想,也實在找不出什么經得住推敲的反駁。隨地吐痰(似乎是自由地支配唾液),還污染環境;“濫交”再濫,那也是你情我愿。你覺得不舒服,那是你的事兒,為你著想,不看不就得了,看了還傳播,這不是侵犯我的穩私嗎?
當然我們可以說,作為公眾人物的藝人,應該保持一種比一般人高的道德修養。因為你是偶像,正是靠了“萬人迷”才有你這樣的名氣、地位和money,隱私比一般人少得多,是你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可從藝人的角度,反駁也不難:難道不是我的演藝才華征服了你們?難道不是我給你們提供了茶余飯后的談資、滿足了你們心底窺視別人的卑劣欲望?為什么公眾人物就命該如此?我不是政治公眾人物,他們掌握著你們暫時轉手給予的權力,你們給了我什么?!
——這么想想,似乎他們真的“比竇娥還冤”。事實上,盡管不是主流,在屢屢發生的類似“支配身體”的事件中,也都不乏這樣對明星的同情者。
網絡不是什么特別新鮮的東西,它在這個事件里不過是放大了一個叫做“大眾文化”的東西而已。娛樂是它的本質,也構成了我們日常精神生活的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明星和我們,經過媒體的中介,糾結成了愈剪彌堅、越理越亂的關系。當娛樂遇上道德,作為“大眾”的我們,并非是道德上免責的。“緋聞”的制造,正是依賴于你我的津津樂道。甚至,譴責,也會變形為一種即興的狂歡。
“艷照門”之前不久的雪災里,有一位24歲的打工者,為了尋找、安慰雪中列車里生病的女友,在京珠高速公路的冰雪里步行16小時100多公里。可惜,我們大多數人,記不住“杜登勇”這個名字,對這種事件的傳播,也沒什么太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