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副對聯,青花瓷字,鑲在兩片大板上,顯得很突出,字體屬草書,約是清朝中葉燒制的。問價錢,不便宜,心想以后看著辦。過了半年,遷新居,又路過那家藝品店,我再問一次價錢,同樣的老板,不同的數目。還是覺得貴了些,摸摸看看,許久才下決心離開。
將近三個月,沒有閑暇,直到休年假,整理家具時憶起那一副對聯,我特地到藝品店去。老地方,我一眼瞧及,對聯稍惹塵埃,一邊拭一邊問價,老板微笑著說出,我實在訝異,順口又問:“怎么比第一次開的價錢少一半?”老板年紀大,缺幾顆牙,講話卻不漏風:“你中意就拿去,不滿意可以拿回來。”
將對聯帶回家,掛在客廳壁面,分成左右,中間是大陸畫家王鵬飛的達摩祖師畫像,右聯“有忍乃有濟”,左聯“無愛即無憂”。遠看近看都莊重,我喜歡,同時以之自惕。
于是與藝品店老板熟稔,見面談這談那。有一次,我說:“古董業有行無市,胡亂開價,不大好吧?”他說:“沒錯,物件買賣總是如此,有人愛就有人抬——告訴你,那一副對聯原價比賣給你的多一倍,為什么?”我搖頭,他點頭:“像你這般年紀的人,多半在賭博或玩股票,根本沒有心情到這個小店坐一坐談一談。你,看得出來不會跟著流行起狂——78歲了,我見過很多人。那一副對聯很好,清朝青花瓷的字,非常特別——你在教書嗎?”
他第一次問我的職業,我們不曾提起這方面的事。我告訴他,我在報社工作。他把話題拉回到對聯:“對聯很好,你覺得如何?有的商人看準了顧客的心理——一般人都有愛即有憂。唉,這個時代,愛情都買得到,何況是物件,所以啦,愛而不忍,只得花錢當冤大頭;你說的有行無市,正是這樣起因的……”
“對不起,”我插話,“我想知道,為什么便宜賣給我對聯?我并不特別,很平凡的一個人。”老板哈一聲:“就是了,我也是平凡人。問題是,現在有太多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平凡人反而少見呢。”
我一時無語,喝茶。老板取換茶葉,茶壺空著,眼生,以前沒見過;我順手拿來看,吃了一驚,茶壺是150年前制作的。我細細玩賞,不會錯,出自清朝道光年間名家之手。老板將一捧茶葉放進茶壺,漫不經心的樣子:“看出來啦?——別玩茶壺,假貨多,真貨貴,讓那些有錢人去玩吧。過幾天也許就賣出去了,你不妨多看幾眼——你不必問價錢。”
我沒問價錢,但茶壺確實完美,多看了幾眼。老板倒水入壺:“我說呢,你做個參考吧,玩古董跟做人一樣。記得,無忍則無濟,有愛即有憂。這是倒過來思考,不是大哲理,卻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岳琳琳摘自《臺港文學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