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些皇帝很會炒作,通用手法就是制造一些神奇的“符瑞征兆”來神化自己,以鞏固自己“真命天子”的地位。
漢高祖劉邦出生前,母親“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厲害了,人和龍居然生出了兒子!看來,為了爬上皇帝的寶座,小亭長出身的劉邦在“根正苗紅”這個基本條件上沒少做文章。
三國時期,捧魏文帝曹丕臭腳的人特別多,說他“生時,有云氣青色而圓如車蓋……望氣者以為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魏書二·文帝紀》)。你看,他一出生就板上釘釘了:是當皇帝的料。曹操猶猶豫豫,最后下定決心立曹丕為太子,或許也是受了這些“望氣者”鼓吹的影響吧?看來,輿論可不要小瞧。
吳景帝孫休是孫權的第六個兒子,按理說皇帝的位子輪不到他,不過,他名次雖然靠后,并不表示自己沒有野心。有一次,他“夢乘龍上天,顧不見尾,覺而異之”(《吳書三·嗣主傳》)。這分明是一種暗示性的廣告嘛!
南朝宋武帝劉裕只當了三年皇帝,但輿論沒少造。他出生時“神光照室盡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樹”(《南史卷一·宋武帝紀》)。這看起來很神,但更神的是,一次,劉裕“游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驚以白帝”(同上)。連和尚都參與進來了,看來幫著劉裕炒作的“粉絲”還挺多。
隋煬帝楊廣為了當上皇帝,在宣傳輿論這一塊沒少投入。他出生的時候“有紅光竟天,宮中甚驚,是時牛馬皆鳴”(《青瑣高議·后集卷五·隋煬帝海山記》)。真是吹得神乎其神。但客觀地說,楊廣還是很有魄力的,動輒以驕奢淫逸來評價他,似乎有失公允。
唐太宗李世民走上權力頂峰之路,充滿殺戮與血腥。所以,他為自己獲取皇位合法性的炒作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明顯弄巧成拙了,你看:他出生的時候“有二龍戲于館門之外,三日而去”(《舊唐書卷二·太宗紀》)。這不是睜著眼睛編瞎話嗎?
(龔寶良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