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叫卡爾·弗里德爾的男人,以清掃煙囪為生。有一次他來到圖書館,感到十分驚訝,隨后,一個念頭死纏著他不放。那就是,他深信,這些擺在這里的書久而久之一定會對四周的墻壁和天花板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只要人們在這里待上一會兒,隨便坐在哪一張椅子上或到處站一站的話,就能獲得一些知識。
他沒有把這個非常容易理解的念頭透露給任何人,但總是在空余時間來到圖書館,坐在椅子上或靠在桌旁,環顧四周,一動也不動。弗里德爾是個獨身男子,他同兩名助手一起干活。一開始為了增長知識他每天在圖書館坐上半小時,然后是整整一小時,有時甚至兩個小時。他時而也會睡著,一旦醒來就會感到精力充沛,思緒萬千,而且表情還特別嚴肅。
但究竟是哪些思緒充塞了他的頭腦,對這一點他并不予以追究。
為了了解一些情況,有時在他離開圖書館前,他會走到一個書架前,取出一本書來翻閱。有時他看上去在想些與這本書有關的東西或表示曾有過類似的體會。但他抓起另外一本書時,如印第安人的故事,他想的就很可能與這本書有關。總而言之,這很難說清楚。
所以他得出的結論是:在圖書館人們不能只同一本書打交道,因為這本書與那本書的觀點有時會相互矛盾,所以只能同把兩位以上的數字橫加起來的數目的書打交道,當然在一間擺滿書的房間里是不難得出這一數目的。簡而言之,他不再去接近書架,而又恢復過去干坐的辦法。他坐著的時候也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念頭,但他不會去思索這些念頭。
這位掃煙囪的人就在這種似睡非睡的狀態中生活了許多年。誰都知道,他是一位態度嚴肅、深思熟慮的人。誰也都說,他因對書懷著崇敬的心情,所以不敢去打開一本書。毫無疑問,他對書懷有一種深深的崇敬,但阻止他看書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掌握了一種獲取知識的新方法。
(張志平摘自北京燕山出版社《女人愛虛榮,男人呢?從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