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3歲的“中國”年輕人,奔著“美國夢”而去,卻奔到了伊拉克戰(zhàn)場。他的故事,讓我們重新審視那場戰(zhàn)爭和新世紀的“美國夢”。
陳果剛移民美國時,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夠擁有私人飛機,或者成為另一個姚明。
那一年是2005年,陳果帶看自己的私人飛機夢降落美國。4個月后,他進入喬治亞州的步兵學校。兩年后,作為一名美軍士兵,他被空投到伊拉克戰(zhàn)場。那時,他23歲,剛加入美國國籍。他的夢還沒有變,他甚至覺得自己離姚明越來越近,一個戰(zhàn)場上的“姚明”,黃種“鍋蓋頭”。
夜深的時候,睡在中東的沙漠中,吹著從“地獄”刮來的風,還夾雜著波斯灣石油的氣息,這個年輕人的心思就又飄回到中國。
為什么來到這里?為誰而戰(zhàn)?這個年輕人在浩瀚的夜空中畫了個問號。
那一天,正是這個華裔年輕人初赴伊拉克戰(zhàn)場的日子。
“美國夢”
陳果隨家人移民到夏威夷。懶散了4個月,他不想僅僅為了混口飯而來美國,他想干點別人干不了的事。
直到后來他在大街上看到美軍的征兵廣告,充滿陽剛的誘惑。
陳果走進美軍的征兵辦。一屋子的軍官全拿他當親人,小心伺候著,像國內房地產推銷員一樣圍著他轉,生怕他反悔,生意泡湯。有個美女軍官,每天車接車送,帶著他了解項目。
那個美女軍官向陳果推銷當美國大兵的種種好處。首先,3萬~4萬美元的基本年薪,一步跨入中產;每年4500美元的培訓基金;退役后讀大學,一路綠燈,直接讀到博士都不用掏錢——現在美國大學學費越來越貴,年輕人要靠自己掙學費。只要順利參軍,就一次性給予4萬美元參軍獎金。
對于陳果的一切顧慮,美女軍官還步步為營地撫慰。她為這個黃種年輕人算了一筆賬:當兵只有1/4的幾率會碰上戰(zhàn)爭;即使碰上戰(zhàn)爭,仍有一半的幾率不是戰(zhàn)斗人員;即使是戰(zhàn)斗人員又碰上了戰(zhàn)爭,那上戰(zhàn)場的幾率也僅有一半;即使上了戰(zhàn)場,也只有1/4的受傷幾率;即使受了傷,也只有1/4的死亡幾率;即使真的死了……后面的話美女軍官沒說,但是陳果心里清楚,即使真的死了,家人的生活,這輩子就不愁了。
就這么著,這個年輕人有點受寵若驚了。“一不留神,我加入了敵軍。”陳果后來心情復雜地回憶。
“鍋蓋頭”
人們對于天堂的所有不切合實際的想像,都是來自地獄打出來的欺騙廣告。
陳果先是被派到喬治亞州的一所步兵學校。在那里他度過了最難捱的4個月,步兵學校的訓練比他在電影里看到的要恐怖得多。
從步兵學校畢業(yè)后,陳果被調派到華盛頓州的美軍基地,待了8個月。這是他的第一個部隊,生活日趨平靜。如果不出意外,退役后,這個華裔年輕人將像所有美國人一樣迅速把“鍋蓋頭”的記憶拋在腦后,融入自由的生活。
2006年6月,陳果的部隊被調派去德國的美軍基地。生活依舊,白天訓練,晚上休息,這些美軍大兵排解業(yè)余生活的方式多種多樣,玩車、旅游、蹦迪、在大學PARTY上找女朋友或者去賭場小賭一把。
這段時間,在伊拉克的美軍大兵日子不太好過。這一年的12月30日,薩達姆被公開處決。報復和仇恨戰(zhàn)火自此不熄,單單那個月,美軍就有111名大兵陣亡,是進入伊拉克兩年來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個月。
小布什覺得有必要向伊拉克增兵,陳果不幸成為那些少數上戰(zhàn)場的“1/4”。
“1/4”
2007年8月,陳果的部隊接到參加伊戰(zhàn)的通知。之前,他從來都覺得那場戰(zhàn)爭離他還很遠;即使參加了美軍,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是那倒霉的“1/4”。
來到伊拉克的第10天,陳果接到第一個任務,奉命去一個遜尼派住宅區(qū)巡邏。開車穿過小半個巴格達市,他看到整個城市像一片廢墟。從海灣戰(zhàn)爭開始,英美聯軍不斷轟炸,這里再也沒有過像樣的建筑。
他們順利地到達巡邏區(qū)域,這里的情況還算不錯,有小孩子們跑來跑去,人們家里也都有電。一大幫伊拉克小孩跟在他們后面跑,然后就有花花綠綠的美國糖果從這些大兵口袋里撒向孩子們。那一刻,陳果感覺自己很像日本皇軍……
來到伊拉克之前,陳果決定在BLOG上記錄下以后的日子。他把自己在伊拉克的日記貼在MYSPACE的博客上,名字就叫斯特瑞克,一種裝甲車的名字。
這個華裔年輕人迅速地在虛擬世界躥紅。短短幾個月,他已經擁有一個點擊量六十多萬的BLOG。
回到現實,“鍋蓋頭”陳果的伊戰(zhàn)生活,還是無聊,而且充滿著無聊的犧牲。
感恩節(jié)的時候,陳果終于盼到了自己的休假,18天,讓他有了一段從地獄到天堂的升降機之旅。
那一刻,他真的想買一張回中國的機票,自此蝸居北京,遠離那場狗娘養(yǎng)的戰(zhàn)爭。但這個精明的中國人算了一筆賬,旋即改變了主意。他已經與陸軍簽了三年的“賣身契”,如果選擇逃跑,前兩年半的苦就算白吃了,7萬美金的學費也打了水漂。
逃?還是不逃?最終,或許還是那點優(yōu)越感讓他作出了選擇。相比于地獄般的生活,他更不能忍受的是,整天吃著麥當勞,作著平凡的選擇。
他于是又選擇了回去。
2008年1月,為了清剿殘余的基地分子,美車展開了代號為“鐵幕豐收”的軍事行動。大約有2.4萬名美軍和5萬名伊拉克軍人參與其中,陳果不幸又成為其中的1/4。
那天晚上,他更新了一次BOLG,給母親留下一份家信。后來他就再也沒有出現在BLOG里。第二天,他的母親在BLOG里留言說,陳果去參加美軍的軍事行動了,音信全無。第三天,有新聞說,在美軍的軍事行動中,有6名士兵死亡,另有4人受傷。這是數月來美軍在伊拉克傷亡最大的一次。
事件就發(fā)生在迪亞拉,6名美軍土兵死于復仇炸彈。
陳果的BLOG里,網友們的留言不斷,誰都不愿把那些不幸的“1/4”和這個孤獨的華人聯系在一起。BOLG里女生重復著求愛,男生重復著艷羨……
(黃琨摘自《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