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能療病,婦孺皆知,但觀畫可以治病,恐怕沒有多少人相信。實際上丹青治病的例子,古今中外并不鮮見。
《南史》載:南齊高帝第七子鄱陽王遇害后,鄱陽王妃追思成疾,雖經多方治療,仍不見效。王妃每天茶飯不思,神思恍惚,只要一合眼,鄱陽王的音容笑貌就如在眼前。王妃的哥哥想到心病還須心藥醫,就延請當時著名畫家殷倩畫一幅鄱陽王畫像,讓妹妹對鄱陽王聊寄哀思。不料殷倩畫了一幅年輕英俊的鄱陽王與寵姬在鏡前的調笑圖送上,王妃一見此畫,出人意料地從病榻上翻身坐起,怒形于色地說:“好色之徒,殺之何惜!”其病竟不治而愈,不到半個月已經寢食如常容貌如初。王妃的哥哥見妹妹的病神奇地好了,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詢問畫家殷倩,殷倩答道:“此乃以恨制愛、以情治情之法耳。”一幅鄱陽王移情別戀的調笑圖,使王妃妒恨交加,從而沖淡并轉化了由愛而生的哀傷情緒,使沉疴得以痊愈。
宋代著名詞人秦少游在《淮海集》中記述了一則親身經歷的事,說的是秦少游在蔡州任教時,不慎得了腸胃病,久治不愈,甚為煩躁。友人得知后,送來了一幅珍藏多年的唐代王維的山水畫《輞川煙雨圖》,并說只要天天堅持看畫,疾病就會自然消失,這幅名畫已經治好過不少的病人。秦少游當時好生不解,但仍堅持每天看畫多遍,漸漸地自覺精神好轉、心情暢快。只要一看畫,就像置身于那令人心曠神怡的畫境之中,受到幽靜宜人的大自然美的熏陶,感到神清氣爽,渾身充滿活力。僅僅半月之余,秦少游就擺脫了病魔的糾纏,康復如初。
美國著名畫家約翰·法埃特曾為一個患有絕癥的少年畫了一幅《天上飛來的希望》的油畫。畫面是在碧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只只美麗的海鷗在振翅飛翔。少年接到油畫后愛不釋手,一有空便坐下來凝神欣賞,整天沉醉在油畫的意境之中,并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語:“多美的世界啊!多勇敢的海鷗?。 弊詮馁p畫后,少年忘記了自己身患絕癥的痛苦,一掃原來的絕望憂愁,變得樂觀開朗。一年后經檢查,他的癌癥已“不翼而飛”了。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精神狀態與肌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觀畫治病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療法”,它可以使病人失調的大腦神經機能得以恢復,促使機體分泌出更多的有益健康的激素,啟動強有力的防病抗病機制,從而使患者的異常情緒和行為減輕或消除。
(王淑麗摘自《知識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