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拉動“面子經濟”
各地高校紛紛開學,沒想到因此拉動了“面子經濟”。媒體報道稱,開學前的準備工作讓大學生消費出現高潮。然而,由于不少大學生礙于面子,消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控。
比如,不少學生在開學前紛紛更新個人“裝備”,新一代的手機、相機、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都是學生開學前關注的焦點。此外,用于聯絡感情的返校“特產”,在“面子工程”的刺激下,也從原先的家鄉土特產升級至煙酒等高檔商品。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面子工程”都表現得無可奈何。
《視野》點評:通過攀比得到自信心,從他人的羨慕中收獲滿足感,說到底,“面子工程”是缺乏自信、渴望認同的一種表現。
復旦傳授海外“秘訣”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近日面向社會推出了奢侈品管理培訓班,平均一天5000元的學費堪稱“天價”。院方表示,此課程將傳授奢侈品管理環節的種種“秘訣”,而針對的學員人群也是奢侈品行業的高端人才,因此不擔心高價學費會“嚇”跑學生。據悉,這一課程在教學中將上演“雙城記”。全課程采用英語教學,除3位復旦管院的教授外,其余6位老師均來自意大利。同時,還將以講座、交流的方式邀請知名的奢侈品企業老總作為嘉賓,為學員面授“商經”。
《視野》點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優秀的大學就是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不跟風,不浮夸,堅持實事求是,積淀高雅文化。
“空降”大學校長
最近,多所重點大學更換了校長(或書記),新華網時政頻道發表署名文章認為:“空降”大學校長不利于“教育家辦學”。從近年來新任大學校長的情況看,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在公立大學中,幾乎沒有從本校教師中選任校長的先例,也尚未形成從不具有行政級別或官員身份的名教授、名教育家中選任校長的機制。隨著大學擴招和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大學固有的官本位弊端似有愈演愈烈之勢。不但關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對此多有詬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開始了認真的反思。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去年9月曾在北京語言大學演講,認為大學的官本位傾向影響了學術的發展,這個問題不解決,大學作為時代和社會燈塔的作用就會逐步失去色彩。
《視野》點評: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蔡元培先生,向往上世紀初期大學的優秀學風。將辦學的權力交還給教育家,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廣大學子和整個國家。
獻血加分
在很多人的眼中,無償獻血是一種純粹的高尚行為,應該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但是,浙江部分高校為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多參與公益活動,出臺“學生無償獻血便可獲得綜合素質測評加分”政策。而綜合素質測評成績決定著學生在班級里的排名,與獎學金直接掛鉤。目前,此舉引起了爭議。為此浙江教育學院今年悄然取消“獻血加分”政策,以免學生為獲加分而獻血。
《視野》點評:高尚的無償獻血行為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急缺的血液,還有陽光般的溫暖和蓬勃生命的希望,這是靠綜合素質測評加分所不能體現出來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