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系,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學校生命線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展開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 教學質量 實踐 探索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不但給高等院校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同時也對教育質量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認真研究,對評價結果進行有效利用,就顯得特別重要。
一、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踐
1.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指導思想。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十分復雜,它涉及到各種不同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評價的適用性等。因此我們在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時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保證能評價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內容,同時體現教改精神,推進素質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考慮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外在效度,評價指標必須是各種課程中最基本的內容。
2.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形式的多樣化。鑒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復雜性,我們認為:對課堂教學進行多樣化評價,有利于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1)實行教學督導制度: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的教學督導制度始于2003年,迄今為止已有5年歷史,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學督導制度。學院聘請4位富有教學經驗、熱心教學評估的退休教授組成教學督導組,積極發揮其在課堂教學質量監控中的檢查督促、橋梁溝通和咨詢參謀作用。每學期對全院教師所教授的本科班所有課程進行聽課、綜合評分。針對個別教師上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溝通,并把有關問題反饋教辦,在學期結束時要進行教學督導工作總結,將督導課堂教學聽課表、課堂教學質量評教意見反饋表等材料歸檔。教辦及時將評教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系和教師本人。學院把督導組的意見作為調整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
(2)實行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領導干部特別是院系領導經常深入到課堂聽課,以便直接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掌握教與學的第一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教學狀況進行調控,保證實現教學目標。2004年,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制定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關于堅持干部聽課制度的規定》。規定中指出:院領導、系領導每學年聽課不少于10次。其他聽課的機關職能部門相關人員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2學時。對于教學督導組和學生評教反映問題較大的教師,院系領導都會重點聽課,并把意見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幫助其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領導干部聽課制度,使他們深入課堂,對學生的出勤、學習狀況一目了然,在促進保證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對改進學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3)實行同行評價制度:同行評教的優勢在于彼此了解,因而可以對被評者課堂教學的準備情況、執行大綱程度、講授內容深淺、教學進度快慢、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等進行恰當評價。對施教過程、方法同教學目標的實現之間的協調性、合理性、科學性等提出切中肯的意見。為了使這項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農學院制定了《農學院教研室教研活動制度》,使教師們在相互聽課中教學水平得到學習和提高。
(4)學生評教制度: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在90年代就率先開始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先后經歷了問卷式、涂卡式等方式。從2007年,我校開始對教師實行網上評教,教師本人能夠通過教務處所提供的密碼瀏覽自己學生評教的結果。每學期農學院利用《教學日志》,檢查學生上課情況以及老師的授課進度,使教辦能夠詳細地掌握每門課程每節課的基本情況。
(5)建立激勵與保證制度:在實施上述制度的同時,還建立了配套的激勵與保障機制。
①學院以完備教學基本文件為目標,為日常教學管理提供基本的規范。每學期的開學初在教學辦公室的組織下,由學院教學督導組成的專家組對全院每學期所有開課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講稿、教案等教學基本材料嚴格審查,依據教辦制定出的相應評審標準進行評選。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批評和改進方案,對評出的優秀教學材料進行表彰和獎勵,并作為樣本,供全院教師學習,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
②為穩定正常教學、管理秩序,增強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減少教學及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現象,2004年農學院制定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調課管理規定”,管理部門嚴格把關,杜絕了隨意調課的現象。
③為真實反應教師的上課情況,學院在有限的資金中購置了兩臺錄像機,全程錄制青年教師的講課實況,制成光盤,發放給教師本人,通過反復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對照先進,找出差距,不斷地完善自己。為使新進青年教師增強質量意識,加強相互間的學習與交流,學院還不定期地組織了《新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大賽》、聘請校內資深教授、專家和教學名師,進行觀摩教學。以上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促進全院教師重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重評價的診斷作用,合理利用評價結果。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提供診斷信息的主要方法,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充分發揮其診斷作用,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一味重視評價結果的獎懲作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收效并不會很大,反而會在教學評價中產生一些舞弊行為,進而對教師產生逆淘汰現象,影響激勵作用的發揮。
2.教研室同行之間的質量評價,很容易受到人事關系的制約和影響,產生愛面子打人情分的現象,影響評價的真實性。如何使同行評價更加科學有待進一步研究。
3.使評價時間進一步科學化,把學生調查時間放在考試前一周進行,盡量避免學生把評價和考試成績相聯系,使獲得的信息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
4.在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應積極開展對學生評教工作的研究。
5.課堂教學作為高等學校教學活動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但如果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不客觀、不公正、不科學,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有可能起到負面的影響。
總之高等教育教學的質量保證,不可能單靠一種辦法完成,它需要依靠由不同種類評價辦法所構成的整體的綜合評價體系來實現。影響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因素極其復雜,盡管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不可能完滿地消除所有主客觀因素的干擾。因此,必須不斷地探索評價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和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實施方案;培養和激勵學生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的全面認識評價的效應,合理使用評價結果,使教學質量管理更加嚴密化、使教學工作更加注重實際效率,從而促進了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增強教師的自主、自強、自律意識,調動廣大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教師進一步增加對教學的精力投入,精心備課和組織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課質量,達到評價的真正目的。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