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諧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是當前統領各行各業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在高中后勤改革的深化過程中,必須堅持和諧校園建設的理念?;诤椭C校園這個具體目標,本文從分析高中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后勤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高中 和諧校園 后勤管理
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也是時代的應有主題。對于高中后勤而言,必須堅持和諧校園這個具體的目標,通過深化改革來充分發揮自身在高中發展甚至整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歷史使命。新時期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學校后勤服務的改革,對于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極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會化。這是黨和國家對后勤工作的改革要求和方向。這就需要在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后勤具體方針指導下,根據高中教育發展和高中后勤改革的特殊性,探索新時期高中后勤發展之路,提升高中后勤的價值,充分發揮后勤的“服務、育人”功能。
一、高中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內容和范圍相對狹窄
后勤管理作為高中工作的一部分,同樣肩負著“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責任和義務,目前的高中后勤管理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高中后勤管理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依托學校母體,實施范圍主要限于校內,校內后勤管理市場的環境沒有形成,往往只是幾棟教學樓實施后勤管理,而且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物業管理。
2.工作職能不清
我國高中后勤改革不能只剝離人員而不剝離資產,人事權與財權是不可分割的。沒有財權,人事制度改革就是紙上談兵。但是,原后勤資產是學校幾十年積累的,任何一個學校的領導都承擔著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都絕不會放棄其所有權。
3.投入不足
一方面,由于中國的一些物業使用率高,維護難度大,故工作量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另一方面,隨著高中物業建造檔次(趨于智能化)的提高,對后勤使用與管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各高中的后勤管理企業的經費主要是來源于學校行政撥款和少量的物業收費,投入不足的問題日顯突出。
4.人員素質滯后
由于后勤是事務性、服務性的部門,工作非常辛苦,休息日也沒有保障,更沒有專心理論學習和集中精力搞科研的環境,再加上工作上部是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辛苦不說,往往還要受氣。同時一些崗位請的是臨時工,更降低了這支隊伍的穩定性。由于人員的不穩定,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低素質的惡性循環。同時在文化層次上,高學歷的少,低學歷段的多;在知識結構上,科類缺失多,高職稱高技術等級的專家理手少;在思想狀態上,安于現狀的多,求進步的少。還由于種種原因,學校又總將后勤部門作為安置人員的基地,從而使人員的素質沒有了保證,結構上也失去了合理性,降低了工作效率。
此外,一些高中后勤管理企業是從學校后勤行政部門轉制而來的,與學校難以理順并將長期維系著“砸碎骨頭連著筋”的關系,由于沒有統一的企業管理標準和健全的管理體制,各項管理工作難以到位,服務的主要職責也是限于后勤行政管理部門所管轄的范圍,人員和工作性質都造成市場份額的先天不足。
二、創新高中后勤管理的措施
1.領導重視是關鍵
首先,學校主要領導應十分重視對后勤管理人員的選拔,應選派有敬業精神和后勤管理經驗的人才充實到后勤領導崗位。其次,學校領導者應把后勤人員的職稱、考級等問題納入學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圍,這些問題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關心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那么就要重視增強后勤群體的凝聚力。一方面,要在學校中形成一種尊重后勤人員勞動的輿論傾向,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后勤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同時,要妥善處理好后勤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及后勤人員與教師和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影響后勤系統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優質服務職能的必要條件。
2.深化產權體制改革
如果沒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后勤體制,那么后勤在根本上就不能對和諧校園建設發揮巨大作用。這正是產權和管理體制改革與和諧校園建設之間關系的焦點所在。后勤作為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發展狀況本身就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題中之義。而產權和管理體制改革是促進后勤發展的最根本問題,也是提升后勤在當代高中教育中的功能、改進職能的必由之路。以和諧校園建設來統領后勤改革,充分發揮后勤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首先必須要深化產權和管理體制改革這個基本問題,夯實后勤的基礎、突出后勤的功能、增強后勤的活力、擴大后勤的渠道,形成后勤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3.建立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體系
師生是學校的主體,也是服務的對象,新后勤制度的建立,必然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后勤管理,促使學校后勤服務的質量得到提高,服務的領域得到拓展,服務的內涵得到延伸,使后勤服務由過去的重視物質保障、生活服務、裝備更新等物性服務轉變為更加重視師生心理需求、人文關懷、精神塑造等人性服務;同時,也讓師生能自由選擇服務,自主評價服務,使后勤服務在師生的選擇和評價中激發活力和動力,營造師生至上、服務至善的后勤服務氛圍。
4.建立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和健全的規章制度,對于學校后勤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一定的保證作用。職工對總務處負責,總務處對學校負責,責任明確,職責分明,獎優罰懶,保證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但是,這種保證作用還得依賴于不斷地完善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使后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使所有的職工都對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益,達到優質服務。
5.提高人員素質
我們必須把后勤隊伍建設作為學校隊伍建設的組成部分,把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隊伍建設的根本措施,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對后勤人員加強全面培訓和業務考核,實行后勤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切實提高后勤隊伍整體素質,形成精簡高效、適應課改、服務師生、促進發展的后勤管理新體系。在培訓中,我們建議實行“以老帶新”方法。在崗位和人員確定之后,為了使各類人員盡快進入角色,有效地開展工作,實行傳、幫、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讓有經驗的老同志帶新同志,在實踐工作中進行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是有專業知識的帶未“入門”的新手,實行“師徒”制,讓新人盡快成為“專業”人士,成為工作中的骨干。
總之,高中的后勤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各高中情況千差萬別,很難用統一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方針,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走出一條既符合高中辦學思路、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后勤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田士文.關于高校社會化改革問題的探討[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5,(4):25-26.
[2]王新華.高校后勤產權模式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9):123-124.
[3]王東風.淺議高校后勤改革[J].經濟論壇,2005,(4):37-39.
[4]王偉,姚科峰.高校后勤社會化模式及其改革路徑選擇[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37-40.
(作者單位:浙江衢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