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開始邁向網絡時代,初中生上網現狀不容樂觀。本文試圖從初中的心理,上網的利與弊展開分析,對初中生上網給予一些指導,做到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綠色上網,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網絡 教育 初中生 引導
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其對教育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教育開始邁向網絡時代。
生活即教育。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世界正在向學習化社會大踏步邁進。“終身教育”成為新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網絡對學生影響很大:不僅為初中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改變著知識的數量和質量觀念,更是改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同時,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也接踵而至。中學生的上網問題引起多方面關注,如何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一、初中生上網現狀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上網聊天,打游戲,個別學生一天上網超過5小時。我國9000萬網民中82%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網民就有1650萬。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8%,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相當數量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上網時間過長,以致于同學習、生活爭搶時間,有的學生身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甚至逃課去網吧玩游戲,幾天幾夜不離開網吧,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和學業荒廢。記者采訪一些沉迷于聊天的中學生時發現,這些孩子大都情緒低落,有孤獨感,與家人和身邊朋友漸行漸遠。一些含色情、暴力的網頁對處在成長期的中學生帶來巨大危害,甚至將其思想引向庸俗,成為犯罪誘因。網絡的“破壞性”還不只是這些,研究者發現,由于長時間上網而導致近視的中同學不在少數;孩子上網加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許多學生沉迷于圖像化、平面化、標準化的網絡快餐文化,導致思考能力不足……
二、上網的利與弊
網絡對于中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是“鮮花天使”還是“魔鬼陷阱”?對此,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網絡即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只是一個供我們使用的工具而已。具體到中學生群體,既有利于其獨特思維方式的形成,也可能引發其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和失落;既有利于其加快步入社會的進程,也可能弱化其社會道德和責任意識;既能激發其創造潛力,也導致了一些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失落。”一份石家莊團委對兩萬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如是說。
三、初中生的心理分析
初中生心理處于一個特殊發展階段,在現實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種種矛盾現象,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矛盾,閉鎖性與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與認識水平的矛盾,性沖動與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與難被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如果上述矛盾心理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得到正確引導與釋放,就可能使他們在網絡的虛擬社會中找到緩解這些矛盾的途徑而不能自拔。
四、教師對初中生上網的引導
作為教師,如何根據學生心理,對學生上網予以一些指導,對他的生活及學業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1.正確的傳媒觀教育
初中設置的一些課程,如信息技術課、歷史與社會課中,都有涉及關于互聯網知識。教師可通過一些辦法,讓學生建立以下認識:
①普及網絡基礎知識教育,尤其是通過正確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網絡“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網絡有多種功能,既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也會因過于沉迷網絡而荒廢學業,關鍵在于上網者如何選擇網絡功能,恰當控制上網時間等,強調上網者的主體性。
②通過一些具體案例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互聯網提供的信息有真假,我們要善于思考,辨別真偽。
③聯系身邊現象,如一些同學一上網判若兩人,語言粗魯,來談談如何凈化網絡環境,做一文明網友。
網絡有娛樂、游戲功能,可賦予青少年積極的生活觀念,廣闊的生活空間和豐富的生活色彩,但也要警惕網絡中一些色情,迷信內容,防止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推薦一些優秀網站,供學生選擇,當好學生引路人
現有網站也是良莠不齊。教師可提供一些優秀網站供學生選擇。搜索資料可找百度和Google,綜合網站找網易和新浪,娛樂游戲可選擇休閑小游戲網站,平時關注學校信息可登陸學校網站……還可在電腦上設置防火墻,防止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影響。
3.教師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學習,善于運用網絡
假如,教師對網絡一無所知,就不能正確引導學生上網,督促學生健康上網。教師要努力成為網絡應用的高手,多注意了解學生上網中碰到的問題,在上網過程中及時與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讓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
4.對一些有網癮的學生,宜疏不宜堵
初中階段,可稱為學生的“叛逆期”。同時,這一階段學生的好勝心極強。“談網色變”,嚴加管制的做法都不利于戒除網癮,所謂“宜疏不宜堵”。只有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了解學生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在生活中注意與學生交流,規定上網時間,督促學生上網有度,懂得控制,并對學生提出“電腦要為我所用,而非我被電腦控制”的觀念,鼓勵學生戰勝自己,從而合理利用網絡。
5.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讓中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在集體中找到朋友,體會到現實生活中他人的關愛與溫暖。這樣,就可以避免中學生單純去虛擬世界中尋找現實世界中無法滿足的各種需求。
6.重視家庭教育,注意家校溝通
家長在對學生的網絡教育問題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對待沉迷于上網的孩子,家長要捧著“愛心,耐心,誠心”來解開孩子心中的結,既不能見到孩子上網就打罵,或者溺愛縱容,不聞不問,而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轉移注意力。平時家長要經常于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聊些孩子感興趣的事,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減少孩子上網的欲望。還可在家中制定一些關于上網的小規則,由父母和孩子共同來遵守。另外,多注意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讓孩子在學業上確定一個奮斗目標,擺正網絡與學業的關系。
總之,引導初中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做到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綠色上網,是社會急需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張青.當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若干問題探討.中國電化教育.
[2]蘇春景.關于internet對教育負面影響的思考.中國電化教育.
[3]戈登.德萊頓,等.學習的革命.
[4]劉德亮,黎加厚博士談教育信息化[J].中國電化教育.
(作者單位:浙江樂清市樂成鎮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