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數學 創新意識 創設 猜想 激情 質疑 聯想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質和環境意識,是新世紀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創新精神。那么,該怎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筆者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創新的動機
首先,給學生提供想的機會,讓學生大膽猜想。讓每個學生在已學得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大膽猜想,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其次,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每個學生對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給他們留出一份自由自在進行思考的空間。
亞里士多德曾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推動力。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創設問題情景去誘發學生創新的動機,使其表現出創新的意向和愿望,這是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千方百計引導和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努力創設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激勵、團結互助、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寬松的思維境界,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達到真正高效率地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之目的。如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新奇感(運用多媒體演示籃球運動軌跡,引入“拋物線”)、運用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增加趣味性(用彩票中獎預測引入“概率”)。
二、鼓勵學生敢于發表己見,釋放創新的激情
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的所想用語言表達清楚。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觀點不要急于下結論,應主動接納學生的錯誤與失敗,幫助學生了解錯在哪里。讓學生在關心和支持的氛圍中,不斷獲得學習機會。同時,對敢于設想創新、標新立異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如筆者在看某所中學進行的“圓錐”教學錄象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的形狀。學生回答是圓、半圓,扇形等,居然還有一名學生回答是梯形!教師積極引導、分析,因時因勢利導,要求這位學生回家后去試剪一個梯形。當學生知道圓錐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后,教師又不按母線剪開,而是剪成一條曲線,形成一個不規則圖形,同時,要求學生利用拼接法求出其面積。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它對人的創造行為起著導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成就動機是學生創新的動力源泉。有成就動機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毅力,富于挑戰性。教師要讓學生從學習的成就中體驗出快樂,要讓學生在答對一個問題、完成好一次作業、取得一個較好的學習成績中獲得滿足感。
教師只有這樣去進行數學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啟迪他們的創造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訓練學生解題后反思,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如筆者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時,碰到一題,問:當m為何值時,方程mx2 + 2(m-1)x + 2(3m+1)= 0有正實根。在學生做題后,出現問題較多,可讓學生自查,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毛病,這樣既完善了知識結構,又讓學生養成全面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 出現的可能錯誤歸納如下:
(1)只考慮是一元二次方程,而沒有考慮m=0時,此等式也是方程。
(2)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沒有考慮到兩根的符號有多種情況。
(3)列不等式組,易丟失條件。如當題目變為:求解m為何值時,方程兩根異號?應列不等式組,容易丟失m≠ 0這一條件,對判別式易得出:[2(m-1)]2- 4m×2(3m+1)≥0
(4)不等式組錯解。
以上都是學生較會犯的錯誤。通過上面四種可能情況的分析,學生捫心自問,有沒有遺忘四種情況中的哪一點。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找出自己的錯誤,彌補知識的缺陷,加深學生對所犯錯誤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更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數學是奇妙的科學,它的變化是無止境的,在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發展學生靈活解題的技巧,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用聯想、類比的方法去解題的習慣,培養了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定要求學生搞創造、發明新東西。對學生來說,能夠通過對數學問題思考、探索,獨立獲得結論,就是一種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從這方面引導學生,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被激發出來,從而為今后真正創造打下基礎。
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力和專業技術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高知識、技術創新成果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創新教育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心。
四、讓學生善于質疑問難,發揮創新的才智
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問題的提出者不僅僅指教師,也包括學生。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說明他正參與新知識的學習,這樣的學生才能真正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說出心中的困惑。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币虼?,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豐富的想象是人們漫游科學王國的強勁翅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經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在講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時,就有同學提出:k=0時函數有沒有圖像?針對此問題,課本上也無專門介紹;在二次函數y=ax2+bx+c(a≠0)中,出現對稱軸x=-b/2a。針這類函數的圖形問題,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也容易忽視。諸如此類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激發和捕捉學生的創新“火花”,鼓勵學生探索并發表獨特(哪怕有錯誤)的見解,不迷信“標準答案”,保護學生的創新欲望,開發其創新潛能。
總之,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己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體驗創新的喜悅。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張奠宙.展望數學的明天.華東師范大學,2004.
[2]皮連生.教與學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2005.
[3]托馬斯#8226;杰瑞.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數學.西安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4]林為.基礎數學與創新數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浦江縣鄭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