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越發高漲,對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文獻資料對土家族民族體育項目擺手舞的淵源及其社會價值進行研究,就如何將擺手舞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擺手舞 高校體育教學 教學途徑
一、前言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越發高漲,對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利用民族文化不僅可以充實我們的教學內容,還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如何將我們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值得我們每個體育教學工作者深思。
二、土家族擺手舞的淵源及其社會價值
1.擺手舞的淵源
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的土家族,現有人口五百七十多萬人。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2000多年前,他們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后,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新中國成立以后,根據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為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傳統體育項目,據張有平在其論文中提到:土家族傳統體育項目共有236項,其中競技類有30項,表演健身類30項、游藝類38項、武術氣功類138項。其中擺手舞歸屬于表演健身類。
擺手活動是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土家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文化標志之一。它不僅包含了土家族傳統的擺手歌舞藝術,而且保存了土家族古老的宗教、戲劇、軍事、體育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各種藝術精華。可以說,擺手舞是土家族傳統文化最真實的表現之一。土家族擺手,以鼓為令,以鑼鼓齊奏為節拍,具體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兩類。大擺手主要包括闖駕進堂、紀念八部、兄妹成親、遷徙定居、農時活動、將帥拔普、送駕掃堂等內容;小擺手則主要有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漢等內容。
2.擺手舞的社會價值
擺手舞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身心價值。擺手舞的基本動作都是以肩背帶動全身,區別于其他舞蹈最重要的特征是肢體同側活動。舞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對于提高運動者的協調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動作優雅、大方,音樂鼓點強勁,使運動者在整個過程中情緒盎然、充滿活力。而且,擺手舞的強度可試其運動者的體質進行調節,因此,深受土家人民喜愛,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正是因為其自身的優越性,可以使參與者長期從事該項運動,為其進行終身體育鍛煉奠定了基礎。
三、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現狀
在新的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在形式和內容上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教學大綱規定了各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必修課,如(基本運動、游戲、基本知識、田徑、操、武術等);限選課,如(球類、韻律操、舞蹈和游泳等)和任選課(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現代科學的健身方法、新興體育項目等)。據筆者調查所知,目前學校體育開設的選項課還是比較單一,主要以國外的新興項目為主,如定向運動、輪滑等,而在民族傳統項目上的開發和利用相對較少。
四、擺手舞進入高校的可行性
從近幾次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和課程鍛煉標準來看,都提到了要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并做出了說明,即要改變原來的只是把武術作為唯一的民族傳統體育內容的局限性。其中,新課程改革的第一個培養目標就是:了解中國的歷史和國情,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那么,首先要在思想上對學校體育進行改革,將原來的階段體育思想轉化為終身體育思想;其次,對課程內容的改革由統一性、固定性、指令型向多樣性、選擇性、指導性方向轉變。這就為一些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投身其中的民族傳統體育進入體育課程鋪平了道路。
我們從這些政策性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國家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這為擺手舞進入學校體育教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再者結合擺手舞自身的特點,不僅可以豐富學校體育教材的內容,還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土家族的優秀的文化和歷史。同時,在土家族聚集地也將體育舞蹈納入到學校試行教學中,就參與與未參與擺手舞的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前后比較,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參加運動之前身體素質沒有明顯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運動之后,參與組較之未參與組,身體素質都出現了不同比例的增長,且參與組的成績稍好于未參與組,但沒有顯著性差異。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擺手舞在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與現代體育項目沒有大的差別,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比現代體育項目效果顯著一些。這更充分說明了擺手舞進入高校教學的可行性。
五、擺手舞進入學校的途徑
學校有關部門應盡快培養具有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同時,建立可操作性強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體系,研究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式,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改變要借鑒現代體育的一些優勢。對于擺手舞的試行教學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
1.與體育舞蹈相結合
目前,體育舞蹈的開展形式主要是體育選項課和公共選修課。對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體育舞蹈所要達到的要求頗高,因為體育舞蹈基本功的學習不能單單憑借一個學期少數的選修課所能學會的。在這種情況下,公選的學生可能會因為體育舞蹈難度而望而卻步。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舞蹈的興趣,教師可以在體育舞蹈單調的基本功練習之余,穿插一些普通的體育舞蹈,如舞廳舞慢三、慢四等。同時,結合擺手舞自身的特點,也可將擺手舞融入到體育舞蹈的教學中,一則豐富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二則也可以通過此種途徑使得民族精華得以傳承。而且擺手舞所需的場地器材都與體育舞蹈相似,不需要額外的花費。
2.學生社團
擺手舞是一項集體體育活動,參與活動的人數越多越能體現擺手舞的特點。學校可以在課余組織擺手舞社團,在體育教師的帶領下定期組織大型的擺手舞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另一方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試行教學后,學校也可以根據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反饋情況再對擺手舞的教學進行改革,制定出適合各自學校的擺手舞教學大綱。
六、結論與建議
1.擺手舞是土家族的民族瑰寶,是土家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的一種形式,是土家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縮影,因其簡單易學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2.將擺手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教學的結合。一方面,豐富了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增長了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為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中國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的沉淀。高校體育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將更多更好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改造加工,使其更好地為現代體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徐開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間舞蹈集[S].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趙呂毅.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發展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4).
(作者單位:浙江湖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