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推理法,分析制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社會因素和當前學校體育教育體制內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將“陽光體育運動”的主導思想納入到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中,營造重視青少年體育的輿論環境,掀起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高潮,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體育經費投入,保障陽光體育運動廣泛開展,樹立融教學、鍛煉(訓練)、競賽于一體的完整的體育課程觀念。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 體育課程改革 學生體質
2006年12月23日我國第一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會議通過了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倡導的《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下達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并把“陽光體育運動”作為落實青少年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的主要措施。2007年4月29日上午10時,我國億萬學生在同一時刻舉行了“陽光體育運動”的啟動儀式。同年5月,在總結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的基礎上,正式命名、頒布并實施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短短的半年時間,從國務院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一系列政策、措施、活動和標準的出臺,顯示了國家和政府要下大力度改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決心,并以此作為學校教育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突出了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明確了學校體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對高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 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分析
1.1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
2006年9月,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進行的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對外公布。結果顯示:在我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增長的同時,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成為影響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一大因素。與2000年相比,大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學生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進一步下降。具體表現在:(1)在7歲至22歲的漢族學生中超重和肥胖率繼續增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達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長了2.7個百分點。(2)全國大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與2000年相比,各年齡組的視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隨年齡的增加,視力不良率明顯升高。小學生31. 67%,初中生58. 07%,高中生76.02%,大學生為82. 68%。其中視力不良的初中生成為各學段中漲幅最大的學生群體。我國青少年學生、兒童的近視率已居第二位。(3)青少年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與2000年相比, 7歲到18歲和19歲到22歲兩個年齡段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別下降303毫升和238毫升,為下降率最明顯的人群。
1.2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
1.2.1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
在我國社會長期以來“重智育輕體育”的教育和成才觀念的影響下,以及當前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就業壓力大的社會背景下,使“應試教育”成為我國教育體制中難以避免的頑疾:教學、考試、招生等人才培養環節整體上與素質教育理念不匹配。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的缺失對學生在身體素質、體育觀念、體育認知與技能、行為與習慣等方面造成了大量的遺留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體力勞動減少,環境、氣候惡化等引發了對健康的威脅,同時現代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選擇也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體育興趣和行為。經過對我校08級新生的問卷調查和體質測試,高達70%的大學新生都存在對體育項目的不了解,體育基本素質和能力較差等問題。學生自身體育意識淡漠,缺乏自覺鍛煉的意識和行為,部分學生長期沉溺于網吧,嚴重影響了學習、正常的社會交往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1.2.2體育教學體制內部制約的因素
基礎體育教學缺失的問題,必將在一定的時期內影響體育目標的實現。體育教育過程的連續性和教育結果的延續性則要求學校體育必須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補課,既要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還要達到學校體育的目標,這無疑加重了學校體育工作的任務。狹隘的體育課程觀念影響了體育課程的設置和課程的形式,僅靠每周一次或兩次的體育課難以達到增強體質的基本目標,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所需要的時間與經費不能長期保障。
目前,體育教師工作量大且任務繁雜,工作缺乏合理明確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專門的體育教師績效評定體系和職稱評審要求,體育教師在課余體育活動中付出的勞動和取得的成績得不到體現,嚴重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仍然以競技性為主要特點,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的體質測試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勵與評價機制,教學中缺乏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相應指導和措施,學生對測試的目的認識不足,以追求達標率為目標。
2 改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策略
2.1營造重視青少年體育的輿論環境,迅速掀起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高潮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和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意義,切實把在全體學生中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當作一件大事來抓,認真組織、積極動員全體學生參加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逐步在全校形成人人參與鍛煉的良好氣氛。要加強輿論宣傳,推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深入開展。要結合校工會在全校教職工中開展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身運動,在教職工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帶動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
2.2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體育經費投入,保障陽光體育運動廣泛開展
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提高學校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水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從體育經費投入、條件建設、師資配備、課程指導、督導檢查等各個方面加大學校體育工作力度,為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和有關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提供經費保障;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全民健身運動的工作重點,積極促進教育與體育的結合;學校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聯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力量共同發揮作用,共同挖掘社區和學校的資源潛力,加大健康促進的物質保障,為學生營造健康、安全、優美的學校物質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山區的貧困地區,政府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更應該加大資金、師資、條件設施等的投入力度,使這些地區的學生盡可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3整合學校體育的各項工作,使陽光體育運動日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建立教學——鍛煉(訓練)——競賽于一體的完整的體育課程觀念,把課外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納入課程教學計劃,使活動的開展獲得教學理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解決長久以來課外鍛煉時間被擠占,而校內外競賽僅有少數學生參與的現狀。只有把“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到日常的課程中形成模式,才能使活動的開展日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從而發揮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長遠效應,并對學生的體育行為和能力產生根本的影響。以整體的課程觀來構建相對完善的學校體育課程體系,應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點和解決各種矛盾的突破點。
2.4以體育教學為基本平臺,端正辦學思想、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上體育課的主動性
首先,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級各類學校要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加強素質教育,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其次,改革原有的“教師為主體、考試為目的”的上課制度,真正保證讓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為使體育課真正發揮它的應有功效,學校要加快體育師資隊伍培養步伐、在保障正常上課秩序的前提下,通過多種形式對體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不斷提高體育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打造高素質體育教師團隊,為實現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提供人才支持,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上一輪課程結束前,體育教師給學生講授不同項目體育運動的特點、適宜的人群等相關知識,讓學生依據個人的體質和愛好自由選課;徹底改變以往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不良局面。
2.5建立突出學生主體參與性的課外體育活動體系,使之成為全體學生參與和實踐“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形式
首先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學校要把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納入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形成制度。并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課外體育課程體系,積極組織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探索學生有興趣、學校有特色的群體活動,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進而增強廣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激勵他們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掀起校園青春健身活動的熱潮,真正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賽”的活躍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其次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為確保每個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各級各類學校在繼承“兩操一課”的優良傳統基礎上,明文規定除當天開設體育課的班級外,其他所有班級的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為法定課外鍛煉時間,安排體育教師組織輔導,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輔導等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并負責到人,使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有指導、有監督、有目標、落到實處。
2.6建立與課程改革目標相一致的評價體系,強化其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檢驗、反饋與激勵的綜合作用
建立以體育能力和體質健康為雙要素的學生體育成績評價體系。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工作,相關的素質練習方法與測試應與課堂教學內容、課外活動和教學考核相結合,以減少重復測驗的次數。對未達標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開設指導性的必修課程,并形成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質健康改善狀況的追蹤和督導的制度。學生達標的狀況與進步的幅度應計入到學生的體育成績中并參與學生在校的綜合評定中,成為學生評“三好”與獎學金等的重要依據。把評價過程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采用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客觀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過啟發、探討式的評價過程,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開拓精神,使學生掌握評價的方法和標準,建立基本的評價的能力,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結
“陽光體育運動”是我國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下,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陽光體育運動”既是一種宣傳的形式,也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由于它直接指向了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應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學校體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應抓住當前良好的政策環境與社會輿論氛圍的有利時機,切實糾正當前學校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下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使學校體育工作取得實效性和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教體藝6號文件關于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R].北京:教育部辦公廳,2006.
[2]劉鵬.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報告中的講話[R].北京:國務院辦公廳,2006.
[3]劉薊生.2000年我國大學生體質現狀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1):108.
(作者單位: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