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高師音樂教育,由于擴大招生、課程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等原因,造成所培養的學生知識破碎、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較差的現象。2004年教育部向全國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中提出了“提倡課程形式多樣化”、“課程設置合理化”的教學改革理念。本人認這是一個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正確方案,并根據教學實際提出了一些如何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 理論與實踐 綜合音樂能力
2004年底,教育部向全國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要求從2005年秋開始實施。在《課程方案》中,樂理與視唱練耳成為一門整合課程,并提出了“提倡課程形式多樣化”、“課程設置合理化”的教學改革理念。將樂理和視唱兩門課程綜合成一門課程實際是為了解決高師音樂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進一步說是為了扭轉傳統課程設置與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重分科教學、輕綜合能力”的問題??v觀高師的音樂專業教育其實每一處都應體現能力的培養。各種音樂理論與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應為當前高師音樂教育的中心問題。
作為高師的音樂教育,其教育目標就是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墒呛芏嗟膶W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原先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常常支離破碎,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種綜合音樂能力,造成
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出現這一現象實在令人遺憾、也令人深思。
一、高校擴招,生源增加,教學質量有所降低
高校生源增加,乍一看來,這好像與理論實踐沒有很直接的關系,可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音樂課程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很多課程是需要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或者說是小組課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和時間,方便師生間的交流。而擴招后學生成倍的增加,學校的師資根本無法實現小班的上課方式,只能安排大課堂,如此多的學生一起上課怎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每個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又怎能實現師生間很好的交流?課上不能得到實踐,課下又沒有主動練習的積極性,這樣必然導致‘質’的降低。
二、課程單一,各課程間不能很好的相互滲透
就拿視唱練耳的教學來說,雖從表面上看是一種對與聽唱有關的音樂技能的學習,但是其課程內容及實施不僅無法與基本樂理的教學相脫離,也在很多時候與和聲、曲式等音樂課程的學習相關。同樣,樂理的學習也會影響和聲、曲式、聲樂、器樂的學習。
目前在高師音樂課程安排上,視唱練耳、樂理往往只在一、二年級開設,和聲、曲式、配器等課程在三四年級。這樣設置肯定有其原因,但問題是往往老師在講和聲與曲式分析時還要補充相關樂理知識,因為大部分學生在一、二年級學過后都將課本“束之高閣”了,沒有進行練習實踐,從而不能牢固地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一個簡單的柯達伊首調移調視唱,這在匈牙利音樂課程設置上是安排在小學部的,而我們卻要通過數次的練習才能把它完整的唱下來;一個并不復雜的調性分析,我們卻要很費周折地將其分析出來;自己配置的和聲,只是規矩的遵循功能進行,而往往不知其音響效果。這些情況都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練的太少,以至于使各門課程處于一種各自獨立的狀態,無法使學生從綜合能力上有‘質’的提高。
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合唱指揮、即興伴奏、器樂、聲樂、音樂教學法等專業課程在教學上是關聯的,是相互滲透和相互支持的關系,這一點在每所學校的課程設置上都有體現。可是問題是這種滲透與支持做的還不夠好,不夠到位,從而減弱了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獲得音樂審美和音樂表現的能力。
三、過分注重理論,忽視了所表現音樂的質量
高等師范音樂院校培養目標雖不是音樂家,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減少對音樂表現質量的要求??逻_伊曾說:“一個歌唱教師要比一個歌劇指揮家重要得多。因為,一個蹩腳的指揮只會令聽眾失望(即使一個好的指揮有時也會如此),但是一個糟糕的教師會在整整30年將30個班級的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統統扼殺掉。”在通常情況下學生們對視唱的質量要求不高,得過且過。柯達伊在起教學體系中一直強調歌唱是體驗音樂的最好方法,雖然視唱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歌唱,但它卻和歌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如此,我們在學習拉弦樂器時,老師通常會給我們說“拉得要如唱的一樣”,這體現了一種表現音樂的能力。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只注重了書本上理論性的東西,往往放松了對音樂表現質量的要求,如此一來,當學生有一天走上講臺,其對音樂表現的要求和態度勢必影響著更多的人。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應該是高師音樂專業教育高度關注的問題。理論與實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只講理論如紙上談兵,只有將理論用于實踐才有可能提高綜合能力,才能夠適應社會對“能力”人才的需要。
首先,作為教學載體的學校,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搖籃,學校應盡量創造讓學生實踐的機會,從實際出發合理優化課程設置。高師音樂教育課程中都有教育實習這一環節,但其進行情況各所學校也都參差不齊,往往達不到教育實習所預期的目的。
教學經驗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是一個量變的過程。如果校方能聯合就近的中小學開設教學實踐課程,開設教學實踐班,平常利用中小學課外活動時間,讓高師的學生們進行教學實踐,多聽聽在一線工作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講課,從中吸取營養。我想這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促進其自身音樂綜合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一活動操作進行起來可能會有很多困難,需要多方的意見達成一致,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但這的確會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
其次,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改進,在教學手段上結合不斷創新,使其多樣化,開展一些形態綜合多樣的教學活動??梢詫⒄n堂教學空間延伸到音樂廳,這樣不僅能大大激發、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通過這種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外學習時間,鞏固課堂的教學內容。鼓勵并引導學生舉辦音樂會不僅是對教學水平的檢驗,也是對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藝術修養、社會活動能力的考驗,同時為學生樹起榜樣。因為在整個教學、排練過程中,老師有著一個多重身份,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要面對各種問題與困難,這樣就對高師音樂教師們的知識與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也能促使高師音樂教師們首先成為“一專多能”的教育者。
第三,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們,更應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抓住在校學習的機會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皶接脮r方恨少”,應該爭取把這種遺憾降到最低。作為未來的教師,應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師傅領進門,修身在個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應有積極的學習熱情,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實踐,使“想”與“做”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自己綜合能力的發展。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反復實踐、探索的過程。為適應社會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有著一種探索的精神,在高師的音樂教育中要加強實踐性教育,使教學手段多樣化,從而促進音樂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