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完全屬于新時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為求知識的無盡的探索精神,這個精神可稱之為浮士德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學昌明與文化鼎盛的時代。
塞萬提斯《唐·吉訶德》
名著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關鍵在于人生意義的認同。唐·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書中的其他人物對每個讀者來說都不陌生,一個人在他生活中,總會遇到類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術進步之外,你會發現現代的人性與塞萬提斯描寫的16世紀的人性與非人性何其相似乃爾。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資本主義必將滅亡,20世紀沒能滅亡恐怕得歸功于凱恩斯,是他拯救了資本主義免遭滅頂之災。戰后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福柯《詞與物》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實在要說,那就是“學科分類與演化的科學框架”。在學科肆意泛濫的今天,科學的分類實屬當務之急。
凡勃侖《有閑階級論》
階級的劃分除了馬克思的經典定義之外,一般使用比較隨便,但劃分的依據不外乎政治、經濟與身份地位。但凡勃侖是一位另類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閑暇”來分類,分成有閑階級和無閑階級。由于有閑階級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對有閑階級的地位和存在價值做一番探討。
喬姆斯基《句法結構》
語言是21世紀最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語言同人打交道,也通過語言進行思考;但是圍繞語言有許多老大難問題至今不能理解。1957年出版的《句法結構》引起一場語言學上的喬姆斯基革命,這是一場對整個語言理論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語言學界激起強烈反響,而且影響到許多周邊領域,涉及許多基本問題。
魏爾嘯《細胞病理學》
現在的西醫被稱為“科學的”,歸根結底,有賴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實證的基礎上。而這正好是德國醫學家魏爾嘯的主要貢獻。他是細胞病理學的締造者。1858年他發表了《細胞病理學》,其中完整地闡述細胞學說,并聲稱“所有細胞來自細胞”。
卡西爾《符號形式的哲學》
“人是什么?”——人們對哲學本來應該解決的最根本問題一直沒有給出像樣的答案。卡西爾解決這個問題的出發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人是符號的動物”。這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由于所有文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這種能力使我們能夠發明和使用人工記號和符號。卡西爾認為這些“符號形式”正是哲學所應該集中研究的對象。
羅爾斯《正義論》
羅爾斯的《正義論》于1971年出版。其中討論的主題沒有一樣是新的,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問題,但是,他卻是在新的環境之下來考慮的。換句話說,這本書標志著道德哲學由現代到后現代的轉變。
馮·諾伊曼、摩根斯坦《對策論與經濟行為》
馮·諾伊曼的工作從方法上標志著數理經濟學的新時代。他的方法證明,現代數學的公理思想、抽象的概念對于實際問題一樣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他的哲學觀點預示著未來數學家的工作——數學家可以在極其廣泛的領域中選擇課題進行研究,無論是對策論還是與經濟學的結合已經取得而且必將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