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中央電視臺是個不可多得的舞臺,然而,一些名主持人卻紛紛離開了央視,楊瀾就是其中的一位。
當初,楊瀾去央視是從一千多人中脫穎而出的。1990年,她擔任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主持人;1994年,她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事業上可謂得心應手,順風順水。很多人也許不解,楊瀾為何會在事業處于頂峰時期急流勇退,離開央視?
關于楊瀾離開央視的說法不一,甚至眾說紛紜,我想,最有發言權的當然還是楊瀾本人。我們不妨聽聽楊瀾是怎么說的。
最近,楊瀾應邀給廈門大學學子開了一場精彩講座。在講座上,楊瀾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透露了她離開央視的原因。
問:很多記者在采訪我時,往往會說,楊瀾你很有心計啊,在中央電視臺最輝煌的時候選擇去讀書,后來又到鳳凰衛視……這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嗎?
答:我說我沒有啊,我哪有心計啊?當時我在中央電視臺是一名當紅的主持人,大型的活動都由我去主持。可是一件小事,卻讓我感覺到我身處的環境極其不安全。有一年春節晚會,共有6名主持,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導演組突然決定不用了,但卻沒人去通知她。那一天,那位大姐興沖沖拿著禮服到化妝間,化妝師說沒她的名字,結果那位大姐黯然神傷地走了。我當時坐在一旁,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我當時心想,今天,如果沒有機遇和環境的平臺,有多少成功算是你努力的結果?選擇離開是因為恐懼,因為命運不在自己掌握中。從那一刻起,我就覺得自己首先得站穩腳跟,不要沉迷在鮮花和掌聲中,去尋找成長,去讀書。我的一些成長并不是精心安排,只是跟隨心里最真切的聲音。年輕的時候不去搏一搏,什么時候還有機會?
老實說,我怎么也沒想到,楊瀾離開央視竟然是因為恐懼。我想,楊瀾所說的恐懼,除了競爭的壓力,恐怕還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楊瀾是很有個性的,是個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強女性。雖然無法改變現狀,但我可以選擇離開。
由楊瀾因為恐懼離開央視,我想到了倪萍第一次走進央視被氣哭的經歷。雖然在如今看來這個經歷并不愉快,但也是從那天起,壓力就一直伴隨著倪萍。倪萍第一次走進辦公室的時候,房間里有11個人,現在都是央視文藝中心里最著名的導演。當中心主任向大家介紹倪萍的時候,這11個人沒有一個站起來,也就只有兩個人回頭看了她一眼。
回想起這個尷尬的第一次,倪萍說:“我后來覺得特別理解他們,因為那個時候《綜藝大觀》作為一個團隊,他們特別想找一個用他們的話說至少要超過楊瀾的人選。”然而倪萍當時的形象連她自己都不敢恭維,因為沒有進門條,在臺東門口站了兩個多小時,而且當時扎頭發的皮筋又斷了,她只能重新系了個疙瘩再把頭發扎上。他們說回頭的那一瞬間以為是一個農村大嫂走錯門了,她的心中馬上就充滿了自卑,眼淚“唰”地就下來了。后來到了中午,大家都去吃飯了,可是沒人理她,她的眼淚再一次忍不住了……
我想,楊瀾因恐懼離開央視與倪萍第一次走進央視被氣哭,所折射出的這一現象的本質似乎是一樣的,值得玩味。
(彭立疆摘自“央視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