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均每年2億美元的速度,在20年的時間捐贈40億美元。
對外許下承諾,將在2016年前再捐40億美元。
要求自己創辦的基金會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且所有捐獻活動幾乎也都是匿名進行。
自比爾·蓋茨決定投身慈善事業、沃倫·巴菲特捐出85%家產之后,這種低調行大善的行為再一次轟動了美國。
以捐光錢為傲
他就是76歲的查克·費尼。由于這位老人多年來始終堅持以“匿名人”出現,所以他在外界的眼里一直是個謎。
查克·費尼創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會,基金規模高達80億美元,但他出人意料地拒絕以自己的名字來為該基金會命名。而且為了避開美國對于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定,他特意將基金會在百慕大群島(英屬自治殖民地)注冊。從基金會創辦至今,該基金會已向多所大學和醫院捐獻了數億美元,卻不許它們哪怕只是用一塊小小的銘牌來標明他是捐獻者。
迄今為止,他已捐出40億美元,還有40億美元等待捐獻。“大西洋慈善”現在正以每年4億美元以上的速度“散財”,除了比爾·蓋茨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及福特基金會之外,總部位于美國的慈善基金會沒有哪家比“大西洋慈善”捐獻規模更大。
費尼善款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是康奈爾大學。過去40年來,費尼已向該校捐獻了5.88億美元,而且幾乎所有的捐獻都是匿名進行的。
費尼說,他就是想為那些富人們“樹立一個榜樣”。他說:“這些人有太多的錢,光是給他們自己花是永遠也花不完的。”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大多數富豪在其死后設立的基金會每年捐獻的資金,幾乎只占其總資產的5%,這恰恰就是法定的最低限額。但在新澤西州一個愛爾蘭裔天主教平民家庭長大的費尼,早在53歲時就悄悄將自己的大部分財富移交給他的基金會。在8年前,他吩咐基金董事會要在2016年前捐光全部資產。
低調的大善
幾十年中,費尼憑著自己不可思議的商業直覺,建立起全球性商業帝國。
他能說流利的法語和日語,至今還活躍在從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到越南峴港的廣泛地區內,不斷鋪開新的資助項目。他為人和善毫不招搖,說話溫和從不武斷。在超級大富豪中,費尼獨樹一幟:對慈善事業極度慷慨,自己卻十分節儉。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在他身上很少看到名牌。有次會見愛爾蘭首相,他竟然戴著副破舊的眼鏡,上面夾著一個別針,這眼鏡還是他當初從街頭雜貨店里買來的。
他曾在法國旅游勝地里維埃拉、倫敦梅費爾高級住宅區和紐約公園大道等地擁有6棟豪華住宅。但現在,他一處豪宅都沒留下,而是和第二任妻子赫爾佳住在舊金山一套租來的一居室里。赫爾佳以前是他的秘書。
費尼甚至沒有一輛小汽車,他選擇乘坐公交車和的士。在75歲前乘飛機時,他只坐二等艙。后來因為雙膝不停顫抖,而且出行頻繁,他才開始坐頭等艙。他的飲食是不是很精美呢?他說:“你可以上高檔餐館,一頓飯吃掉100美元。但我吃那種25美元的飯也能得到那種滿意度。我現在愛上了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
盡管費尼的父母是在美國出生的,但費尼與他祖先家園愛爾蘭的聯系是深沉的。在上世紀80年代,愛爾蘭正飽受高失業率和人才流失的困擾,北愛爾蘭的游擊戰爭也正愈演愈烈。費尼開始匿名投入大量的資金,改造愛爾蘭的7所大學和北愛爾蘭的兩所。
迄今為止,“大西洋慈善”已經為愛爾蘭捐獻10億美元以上。
(李娟摘自《公益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