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聯盟是企業戰略管理發展和研究的新熱點,眾多企業通過參與戰略聯盟來更好的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在超強競爭環境下,戰略聯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然而,從對戰略聯盟的研究發現,戰略聯盟常常存在失效和不穩定性,并隨著外部環境變化的增強表現的更為明顯。戰略聯盟的失效和不穩定其實質是對外部環境的不適應和反應遲緩,戰略聯盟表現為缺乏柔性。對企業柔性的系統研究開始于生產制造領域,以制造柔性為中心,逐步擴展到其他功能柔性,如組織柔性、財務柔性、營銷柔性等。對戰略聯盟柔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迄今沒有明確的定義 ,本文以超強競爭環境的復雜動態特征為視角,認為戰略聯盟柔性內涵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戰略聯盟應變柔性;二是戰略聯盟文化柔性;三是戰略聯盟溝通柔性;四是戰略聯盟運行機制柔性。
一、戰略聯盟柔性構建原則
1.聯盟穩定原則。戰略聯盟的穩定性是聯盟的關鍵,特別是外部環境變化迅速的前提下。構建戰略聯盟的柔性其核心目的是為了保持戰略聯盟的穩定性。在不確定性環境下,聯盟的柔性水平至關重要,但這并非說戰略柔性水平越高越好。剛與柔是聯盟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兩端,環境的不確定性要求聯盟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但聯盟中每個成員所處的戰略環境并不完全相同,不確定性也相應不同,成員在戰略聯盟中的地位也不相同,自然對聯盟的柔性水平的要求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在構建戰略聯盟時,應當考慮每個成員與環境關系,防止為了增強聯盟柔性而導致成員利益的損失引起聯盟的不穩定。
2.成本合理原則。聯盟柔性的增強,其實質是在面對環境不確定性時增加了一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的增加將占用一定的資源,必然會引起一定成本。因此在構建聯盟柔性時,要在聯盟柔性與成本之間保持一定的平衡,在保持聯盟柔性的同時將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3.聯盟效用與成員效用平衡原則。聯盟的效用與成員的效用之間并不總是一致,當聯盟總體效用達到最優時,聯盟內成員的效用不一定是最優,因此需要在聯盟效用最優與聯盟內成員效用最優進行選擇。因此在聯盟內應當保持聯盟效用與成員效用的平衡,而這種平衡的達成應當是通過聯盟內成員的博弈最終達到的。
二、戰略聯盟柔性構建途徑
1.戰略柔性。戰略聯盟的組建往往具有其特殊的目標,有些聯盟是為了分擔研發成本與風險;有些聯盟是為了獲得銷售渠道或市場;有些是為了某種資源。戰略柔性可以通過戰略目標柔性和戰略執行柔性實現。戰略聯盟的目標柔性是指聯盟的戰略目標要與環境相匹配,并與之形成互動,聯盟的戰略目標必須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可調整性。聯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任何類型的聯盟在任何時候的發展都必然受制于環境的變化。當外界環境有利于聯盟的發展時,聯盟應抓住時機銳意進??;當環境變化不利于聯盟時,聯盟應該收縮規模,集中力量維持現狀。戰略聯盟只有在大的戰略目標上具備柔性,柔性管理才具有現實意義。
2.柔性組織結構。戰略聯盟的組織結構不同于單個企業的組織結構,聯盟內成員的聯結更多是通過軟約束實行,即使有一定的股權關系但約束較小,同時聯盟內成員具有不同的管理體制,因此聯盟的組織結構已經超越了企業層面,表現為松散、動態的結構體系,因此在管理上具有更大的復雜性。組織結構柔性是指由于外部環境變化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要求組織結構具備相應的柔性水平,對組織的結構體系設計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戰略聯盟的組織結構應該實現網絡化、虛擬化和動態化。網絡化的組織結構比層級結構更能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和工作效率,可以提高聯盟的整體反映靈敏度,體現出組織上的柔性。戰略聯盟是一種高度動態的組織形式,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在設計聯盟的組織結構時就要求組織結構的虛擬化。柔性組織結構應具有一定的動態性,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外界環境的不同要求對聯盟伙伴的退出與更換及時做出組織上的調整。
3.柔性伙伴選擇機制。一個戰略聯盟體通常會有多個伙伴,可能涉及到幾十甚至上百個聯盟伙伴,伴隨環境的變化聯盟的伙伴在數量上更多,形式上更加復雜,范圍上更加廣泛。聯盟伙伴對聯盟的成敗有著重大影響,通過對失敗戰略聯盟研究發現,聯盟失敗的原因70%是由于伙伴問題。因此在聯盟中應當實施有效的聯盟伙伴選擇機制。許多學者通過不同的角度對聯盟伙伴的選擇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標準和模型?;诋斀衤撁怂幍某瑥姼偁幁h境,以及聯盟發展的不同生命階段,對聯盟伙伴的選擇不應當也不能只用一套標準的單一模型,在聯盟伙伴的選擇中應當實行柔性機制,根據外部環境的改變和戰略目標的變化,選用不同標準和模型靈活選擇聯盟伙伴。
4.柔性文化。柔性文化是指組織內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對組織的企業組建的戰略聯盟,往往因為原有的組織文化界線難以克服,而新的企業文化沒有建立和形成,最終使聯盟走向失敗。據統計,全球失敗的戰略聯盟有2/3以上都是因為多元化文化背景下聯盟伙伴的磨擦和碰撞。由此,我們提出建立柔性化的聯盟文化,就是在建立戰略聯盟后,主動學習和適應聯盟伙伴的文化,把文化作為聯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新型的、適應聯盟柔性要求的企業文化。首先要認識到多元文化共存的必然。聯盟中企業來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傳統與價值觀念,必然有不同的文化,在戰略聯盟中應當是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內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到文化的多元性并對不同文化相互包容,相互融合才能形成聯盟文化有柔性。通過聯盟前的企業文化評估、文化沖突的預測、聯盟各方高層的協調、聯盟員工的溝通(互派學習)等方式來提高聯盟文化的柔性水平。促進聯盟各方之間的人員交流,不斷提高聯盟伙伴各類人員對聯盟文化的認同感,逐漸消除聯盟各方之間的文化沖突,使聯盟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其次,確立聯盟主導文化。聯盟中存在多元文化必然會是長期現象,對聯盟必然有一定影響。聯盟為了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形成共同愿景必然要有一定的共同文化基礎,因此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必須要確立聯盟的主導文化,比如通過事件樹立榜樣、宣傳、獎罰等手段樹立符合聯盟發展需要的主導文化。
5.柔性信息溝通。戰略聯盟涉及的成員數量眾多,要保持戰略聯盟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首先,在聯盟中構建柔性的信息溝通系統首先要倡導溝通文化,聯盟內企業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觀念,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要建立一種倡導溝通的文化。其次,建立靈活機制。聯盟可以通過多種機制進行溝通,如定期的交流會議、充分的情報合作系統、項目參與、及時的情報反饋等。再其次,注重反饋。沒有反饋的溝通不是一個完整的溝通,完整的溝通必然具備完善的反饋機制,否則,溝通的效果會大大降低。第四、健全溝通渠道。作為一個組織,要充分考慮組織的行業特點和人員心理結構,結合正式溝通渠道和非正式溝通渠道的優缺點,制定包含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的溝通通道,以使組織內各種需求的溝通都能夠準確及時而有效的實現。最后、建立高效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戰略聯盟運作的平臺,是戰略聯盟順利進行的保障。戰略聯盟的合作伙伴常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區域,及時有效的溝通是合作成功的關鍵,為了促進聯盟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聯盟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信息技術,努力構建信息技術架構,利用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遠程通訊會議系統等現代通訊技術建立起符合聯盟自身特點的戰略信息系統。
在超強競爭環境下,戰略聯盟需要更強的靈活性和更快速的反應,通過增強戰略聯盟的柔性將有助于戰略聯盟更加的穩定和發揮效用。然而,對戰略聯盟柔性而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應該是戰略聯盟中伙伴的選擇與退出,這應當是構建戰略聯盟柔性的核心要素。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