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工中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和勞動競賽,是工會組織的優良傳統,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具體生動的體現,尤其是在當前陜西公路事業的改革、發展與跨越中,正確認識勞動競賽的作用,不斷創新勞動競賽的內涵,科學運用好這個載體來充分調動、保護、發揮公路行業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團結進取、眾志成城、構建和諧公路的態勢,意義重大。
在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中,陜西省公路局對勞動競賽的資源開發進行了整合,公路行業形成了黨政領導掛帥、工會主導操作、有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的運行機制,圍繞中心工作、服務于中心工作,在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收費管理、路政執法、局直屬單位生產經營等方面廣泛開展勞動競賽活動。行政部門加大對職工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資金的投入,不斷豐富競賽內容,細化競賽目標、量化考核標準、硬化競賽管理和獎罰措施,建立健全各公路管理局和省局直屬單位勞動競賽委員會組織機構。從強化認識開始,從制度建設入手,從創新內容做起,狠抓活動的開展,營造了公路行業內勞動競賽活動生動活潑的局面,群眾性經濟技術創
新工程和勞動競賽活動已成為省局工會工作的一個“亮點”。
增強三個認識
1.開展勞動競賽,是動員公路行業廣大職工參與公路養護管理,推動公路事業快速科學和諧發展的具體行動。省公路局近年來把傳統的以“比、學、趕、幫、超”為核心的勞動競賽與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誠信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激發廣大職工的創造性,發揮廣大職工的先進性,培養和樹立一批具有時代精神、行業特點的先進典型,弘揚公路職工群眾爭先創優、催人奮進的勞動精神,進一步在公路行業營造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競賽,為公路事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2.開展勞動競賽,是順應公路改革發展大局,打造陜西公路品牌的有效載體。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公路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學含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方面的問題。大力發展公路事業,關鍵在人。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就是進一步激發公路職工崗位練兵、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熱情,營造尊重職工創造價值和創造成果的氛圍,為行業發展提供深厚的內在發展動力,從而促進公路養管提升質量,增進效益,創新品牌,增強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夯實公路養護管理事業的基礎。
3.開展勞動競賽,是發揮工會作用,提高職工素質,增強軟實力的重要抓手。軟實力的基本要素就是創新、體制、人才和環境,軟實力與硬實力相比,對于推動公路事業發展更具有根本性意義,所發揮的作用也更大、更持久。在這些方面,工會可以發揮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開展勞動競賽,就是找到了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發揮工會作用的有效載體。從外部因素講,使廣大職工在相互“學趕”、相互競爭中相互促進,提高素質。從內在因素講,使職工在具體實踐中認識到不斷學習、提高技能的重要性,更好地維護自己的發展權益,將提高素質當作一種自覺行動,成為追求自身發展的一種內在需求。
注重三個環節
1.以省局大中修工程、養護示范路建設項目為龍頭,創新行業勞動競賽主題。省局勞動競賽委員會每年圍繞中心工作,結合實際,在各市交通局、各公路管理局和省局直屬各單位,認真開展各個環節、全方位的勞動競賽,有力地促進了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和中心任務的完成,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2006、2007年圍繞全省“公路養護質量年”和“三化(精細化養護、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兩全(全年全路)一目標(樹形象)”,公路行業各單位在加強日常性養護的同時,以省局大中修工程、養護示范路建設項目為龍頭,開展段與段、班與班的“大干100天全面改善路況確保圓滿完成路面整治任務”的勞動競賽,以落實責任、確保質量,千方百計、確保工期,想方設法、確保暢通為主旨,迅速掀起大干熱潮,實現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變面貌”的工作目標,為2008年陜西公路“樹形象”打下堅實基礎。
2.開展行業技術比武,提高全路職工素質。按照省總“雙百萬”即百萬職工接受文化和技能培訓,百萬職工參加技術比賽活動的要求,省公路局勞動競賽委員會以創建學習型組織、培養知識型職工為目標,從本單位實際和社會需要出發,引導職工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改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組織和吸引職工積極參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比賽、崗位練兵等,不斷提高公路職工在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2004年開展全省公路系統計算機普及及應用學習競賽活動,各基層單位積極行動,配置設備、開展培訓。如商洛局投入47萬元給基層單位新配置計算機36臺;銅川局進行計算機競賽活動選撥人才,汽檢中心已建成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組織了400多人,在西安舉辦了“全省公路系統職工計算機知識技能競賽”。競賽分“計算機理論和操作技能”、“Powerpoint制作”選撥賽和半決賽、總決賽,49名職工參賽,一等獎獲得者被省局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全省公路系統計算機操作技術能手”稱號,此次競賽活動展示了公路系統近年來實施信息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展現了全省公路職工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時代風貌,在陜西公路信息建設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頁。
3.積極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以人為本加強職工技能培訓。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堅持以勞動競賽為載體,市場發展為導向,吸引廣大職工群眾積極參與為基礎,“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創新成果”為主旨,組織職工在安全生產、科技開發、生產、經營、流通、信息和服務等方面,廣泛開展“創新”活動,實現科技興路的戰略目標,增強公路行業企事業單位的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單位的整體經濟效益。如2007年通達公司、成通公司組織了22個門類300人(次)的業務培訓,汽檢中心為贏得市場、占領市場,分期分批選派職工參加豐田公司及自辦的各種技術培訓,逐步向“一專多能”方向發展,在豐田公司舉辦的技術比武中,連續三年名列長江以北地區第一名,榮獲省創爭辦“優秀學習型組織”稱號。受陜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表彰的先進集體有:陜西省公路局路況信息系統獲“創新示范崗”榮譽,省公路物資供銷公司的火焰噴槍加熱瀝青設
備技術獲“陜西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優秀成果三等獎”。
把握三個結合
勞動競賽是一個載體,必須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
首先,勞動競賽與全省公路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勞動競賽可以涵蓋的活動內容比較豐富,要真正取得實效,必須緊扣公路中心工作,按照黨政在不同階段的中心工作確定勞動競賽活動的重點和主題,為中心工作服務。
其次,做到理論知識競賽與業務技能操作結合起來,注意提高綜合素質;做到傳統項目與創新項目結合起來,注重鞏固業務技能與培訓新知識、新業務。綜合競賽開展在提高員工技能和工作效率的基礎上突出時代特征;專項比賽突出為時間緊、任務重的階段性工作服務。把勞動競賽的成果體現在實現了單位效益、職工勞動生產積極性、職工技能素質“三個明顯提高”上。
再其次,勞動競賽與職工素質工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群眾性崗位技術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的崗位技能,引導職工樹立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職工學習知識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變革創新的能力;通過廣泛開展技術攻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鼓勵職工掌握先進技術和技能,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和技術水平。
實現三個轉變
通過勞動競賽,努力實現行業、職工和機制的“三轉變”。
一是發展模式由效益型向服務型轉變。公路行業前些年勞動競賽因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進行,主要是在產量、數量、速度上,現在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變革的環境下,養護管理生產經營立足于“三個服務”,勞動競賽也跟進公路市場的變化來開展,為社會提供更快速、更暢通、更安全、更和諧、更高效的陜西公路服務。也就是說公路行業各養管單位在開展勞動競賽過程中,主要是以質量、技能、安全、效益、管理、文明等綜合目標的評價來比高低,通過競賽,促使公路行業各養管單位由效益型向服務型轉變、由大向強轉變,服務由以我為主向以人為本、以力為本、服務人民、奉獻社會轉變。
二是職工素質結構由體力型向智力型轉變。在新形勢下,公路職工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知識經濟日新月異發展的要求,不能光憑與生俱來的體力,必須靠與時俱進的素質,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充實自己。在勞動競賽中,我們繼續弘揚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的“鋪路石”精神和老實人態度,又倡導用新知識、新技能武裝自己,通過勞動競賽,在公路行業涌現出了更多具有時代精神的先進模范人物。
三是激勵機制由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向精神物質獎勵并重轉變,實現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的統一。這既體現市場經濟的原則,也是勞動競賽能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在勞動競賽中,讓單位和職工雙雙得益,雙雙獲利,實現“雙贏”。體現了“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的境界。
公路行業近年來的實踐說明,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是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激發公路職工自覺為公路建設事業建功立業的有效載體;是凝聚重點項目各參與單位和廣大職工推進養護管理建設的精神紐帶;是充分挖掘職工聰明才智,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養優秀人才的廣闊舞臺。
(作者單位:陜西省公路局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