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8日,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前夕,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地處甘肅省永靖縣的劉家峽水庫大壩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巍然屹立,迎接著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大壩下游不遠處黃河邊的一個棗園,棗花盛開,清風徐徐,彌漫著清雅的馨香。棗園深處,一個臨時布置的簡易會場里,剛剛參觀完劉家峽水電站的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80多名共產黨員,聚集在一面鮮紅的黨旗前,舉行一次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
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是原國有企業蘭州高壓閥門廠改制后新組建的民營企業。這次舉行的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是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以后的第一次,顯得不同尋常。進行入黨宣誓的新黨員中,有一位新黨員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民營企業家陳清流。這個45歲的閩南漢子,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民營企業家,站在黨旗前,莊重地舉起了右拳。此刻,陳清流眼睛里含著閃閃的淚花。回想起
幾十年來走過的坎坎坷坷,經歷的風風雨雨,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1
1984年夏天,23歲的陳清流因為家境艱難,含淚離開了剛剛讀了一年的福州商貿大學,揣著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積攢的300元錢,懵懵懂懂地登上了北上的列車,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陳清流出生在福建泉州一個貧苦農民家里,家鄉地處丘陵地帶,人多地少,勤勞的父母靠鋤頭養育他們兄弟姐妹六人,艱難地維持著清貧的日子。陳清流從小喜歡讀書,可是家里生活艱難,交不起幾元錢的學費,直到九歲時才走進學堂。十多歲時,母親因病不能下地干活,年幼的陳清流每天放學以后就幫助家里放牛、挑水、割草,節假日還要下地勞動,盡力減輕父母的負擔,逐步培養了吃苦耐勞的品格。1979年,陳清流艱難地讀完了初中后,家里實在拿不出供他讀高中的學費了,他只好暫時放棄學業外出打工一年,掙夠了上高中的學費才回到學校繼續讀書。1983年,陳清流高中畢業考進了福州商貿大學,家里沒有經濟能力供他讀大學,只能靠他自己一邊讀書一邊打工來維持學業了。
那時候,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各條戰線經濟建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陳清流出生在商業意識非常濃厚的泉州,耳濡目染,培養了敏銳的商業意識,非常崇拜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著名企業家、他的老鄉陳嘉庚先生,夢想著有機會創造自己的一份輝煌。現在,面對著百業俱興的時代,他敏銳地意識到實現自己夢想的機遇到來了,就毅然放棄了學業,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艱難坎坷的創業之路。
北上的列車載著第一次遠離家門的陳清流,一路飛馳,天亮以后停靠在河北省首府石家莊。陳清流此行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完全憑自己的感覺,漫無目的地跟著下車的客流走進了這個陌生的城市。站在石家莊的大街上,陳清流環顧四周,舉目無親,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突然涌上心頭。他感到鼻子里酸酸的,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開弓沒有回頭箭,陳清流已經站在石家莊的土地上了,就暗下決心,在這兒開始自己的事業。
陳清流先找了個最便宜的小旅店落了腳,再出門去考察市場。石家莊有許多福建來的經營水暖器材商人,陳清流就憑著一口的閩南話和一些老鄉攀上關系,從他們那兒批發一些水龍頭走街串巷去推銷,從中賺點差價。開始,他人生地不熟,也舍不得花錢乘公交車,完全靠兩條腿進機關、走學校,看著別人的臉色,賠著笑臉耐心介紹產品。有時候走了幾個小時也推銷不出去一個水龍頭。
那年冬天的一天,下著大雪,他打聽到一個學校需要水龍頭,就買了一只燒雞,在雪地里步行兩個小時,找到這個學校總務主任家,在雪地里站了三個小時,才見到這個主任的面。他進門剛說明來意,那個主任就把他推了出來,還把他放下的那只燒雞也扔了出來。陳清流懷著滿肚子的委屈,踏著地上厚厚的積雪,又步行兩個小時回到寄宿的小旅館。因為從小沒有經歷過大雪天氣,他穿著單薄,營養又差,受了風寒,回到小旅館就病倒了。
陳清流發著高燒,迷迷糊糊躺在小旅館的床上。身邊沒有噓寒問暖、端茶倒水的親人,靠自己頑強的毅力,熬過了幾天。在這最困難的時刻,他沒有放棄,堅信只要堅持,就有希望。在生病期間,他前思后想,認真總結自己在石家莊幾個月來的推銷經驗。突然,他眼前一亮。在他推銷水暖產品的過程中,接觸了許多國有企業,得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開始和產品升級換代,有些企業積壓了很多庫存物資。當時由于流通領域還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嚴重制約,這些積壓物資很難走向市場。陳清流有了一個想法,把這些企業積壓的庫存物資根據需要介紹給經營同類物資的老鄉,交易成功后按比例拿點傭金,可能比自己走街串巷推銷水龍頭要好一些。
陳清流有一股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闖勁,只要想到了,抓住機遇就立即行動。陳清流通過做中介,第一年就賺了6000多元。春節前,他帶著自己收獲的第一桶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鄉。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錢的父母,望著一摞摞人民幣,疑惑地問他:你哪來這么多錢呀?勤勞樸實的父母,雖然窮了一輩子,還恪守著傳統的美德,擔心兒子在外面走邪路賺不義之財。陳清流很自豪地告訴父母:這些錢都是我自己賺來的,都是干干凈凈的。
到了1985年,正逢中原油田開發,陳清流從中又看到了機遇:油田開發需要大量的高中壓閥門,他的家鄉這幾年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和華僑投資企業飛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以水暖器材和高壓閥門為主導的系列產品生產規模。他串聯了三個老鄉,過完春節就背著樣品乘火車北上中原油田。
在中原油田,陳清流和他的老鄉們靠著誠信和執著,靠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逐漸打開了市場,使泉州的高中壓閥門源源不斷走進了中原油田,陳清流的事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1995年,陳清流有了一定的資金,就在廈門注冊成立了廈門華鑫工貿有限公司,以經營水暖和高中壓閥門為主,產銷一體化,一年的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到了本世紀初,陳清流的企業發展了,有了一定的資金實力,完成了從小商販向民營企業家的過渡。但是,陳清流并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渴望進一步發展。
2
機遇隨時都有,但是任何機遇都等待著有準備的人。正當陳清流在事業發展的方向上徘徊的時候,中央做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陳清流感覺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機遇,立即把目光轉向西部。
陳清流從走街串巷推銷水龍頭開始,就與各種閥門結下了不解之緣,20多年來沒有離開過這個行業。憑著一個企業家的職業敏感,他開始在甘肅尋找發展機遇。當時,已經陷入困境的國有中型企業蘭州高壓閥門廠準備通過改制尋找新的出路。蘭州高壓閥門廠是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從東北遷移到蘭州的部屬高壓閥門生產企業,也是我國高壓閥門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歲月,職工最多時達到3000多人。從1996年開始,蘭州高壓閥門廠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陷入了困境,基本處于停產狀態,瀕臨破產。當時全廠在冊職工有1601名,其中在崗職工只有261名。由于大部分職工長期下崗,許多職工只好自謀出路,更多的職工僅靠100多元的下崗生活費艱難地維持著生計。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擺脫企業面臨的困境,上級主管部門決定對蘭州高壓閥門廠實施改制,剝離優良資產,引進外部投資,重組產權關系明晰、政企分開的股份制企業。陳清流是經營高壓閥門的,他對蘭州高壓閥門廠的產品和現狀也有一定的了解,就萌生了投入資金參與改制的念頭。
陳清流清楚地看到,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只是一條休克的大魚,并沒有腐爛,還有生還的希望。全廠職工對企業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還盼望著企業重振雄風。陳清流堅信,只要人的底子還在,人的靈魂還在,只要給它換水、加氧,注入新的發展資金,用新機制增強活力,這個企業就有救活的希望。把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救活了,對國家有利,對社會有利,對職工有利,當然也對投資者有利。他不顧親友們的勸阻,滿懷著一腔熱血孤身一人毅然來到蘭州,聯合其他兩名同鄉企業家共投入資金3687萬元,控股收購,共同組建了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陳清流出任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后來,蘭州市把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作為重點培育上市的公司。根據證監會有關政策要求,上市公司不允許有職工股,職工股就全部由陳清流籌集資金一次性收購,當即以現金兌現給參股職工。
2003年秋天,新任董事長陳清流走進廠區,只見空曠的廠區內到處是一種衰敗的景象,廠區馬路上雜草叢生,上個世紀50年代建成的廠房有的已經成了危房,破舊的廠房里機器設備銹跡斑駁,有的機器內部主要部件早已不知去向,成了一個空殼,雜亂無章地擺在空蕩蕩的廠房里。面對這破敗的廠區,陳清流當機立斷,撥出數百萬元,組織職工首先整頓廠容廠貌,配置辦公設備。根據蘭州市總體規劃,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準備出城入園,在中川工業園區取得了500畝土地使用權,正在規劃新廠區。因此,對原廠區只進行了一些必要修整,就出現了一番昭示著生機的新景象。
為了早日恢復生產,讓下崗的職工盡快上崗,陳清流撥出專項資金數百萬元,組織職工維修設備,添置急需的新設備,配置最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爭取盡快恢復生產。除了按政策安排內退的職工,其余已經與原企業解除了勞動關系的職工,只要自己愿意留下來,陳清流全部接收,在新組建的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安排上崗。
陳清流接受了這個爛攤子,首先面臨的是已經進入冬季取暖期,全廠沒有儲備一斤燒鍋爐的煤炭,職工家屬院和廠區的取暖問題成了當務之急。決不能再讓職工挨凍!陳清流立即組織檢修鍋爐房,投入100多萬元,購進5000多噸煤炭,很快為家屬院和廠區供了暖。考慮到職工多年生活困難,當年職工家屬院取暖一律免費。
不久,這個停產多年的企業,生產開始逐漸恢復,下崗多年的職工陸續走上了工作崗位。沉寂多年的老企業,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3
企業開始有了起色,陳清流也開始籌劃企業新的發展前景。這個老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體制和機制不活,領導和職工缺乏市場觀念。現在改制了,許多職工的身份變了,但是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國有企業吃大鍋飯的時代。陳清流明白,職工的身份容易轉變,但觀念的轉變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這不是僅僅靠引進新資金、改變產權關系就能很快見效的。
陳清流認真分析了原國有企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深深感到原企業雖然因為不適應市場新形勢而破產了,但原國有企業幾十年來積累的生產管理經驗,加強企業黨的建設、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關心職工生活等凝聚人心的有效經驗,對民營企業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特別對改制企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企業老職工、老技術人員,對企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對高壓閥門生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都是寶貴的資源。因此,他親自登門拜訪,把流失的老技工、老技術人員都請回來,充分發揮他們的骨干作用。對原企業合理的規章制度,該修訂的修訂,該廢除的廢除,堅持“管理以人為中心,組織以事為中心”的全新管理理念,完善了企業管理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防止出現無章可循、有章不循、以人治廠等有悖于現代企業管理的現象,把企業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為了轉變職工的觀念,提高職工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陳清流親自抓職工培訓,在各方面都急需資金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開辦各種培訓班,組織干部工人學管理、學技術,學習先進經驗和先進理念。為了通過實踐促進職工轉變觀念,在全廠搞活職工分配制度的基礎上,各車間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職工實行計件工資制,職工多干多拿,少干少拿,逐步轉變了職工的觀念,使職工有了危機感,也有了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己生活現狀的動力。
生產資金有了基本保障,生產恢復了,產品有沒有市場,這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首要問題。原蘭州高壓閥門廠有自己的品牌,產品也有較好的聲譽,因為是計劃經濟,忽視了市場作用,才陷入了困境。陳清流不僅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新的市場觀念。他長期在商海里拼搏,憑著自己的誠信,與許多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系,隨時能掌握市場最新信息,也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他親自到全國各地跑銷售,適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安排生產。每年公司簽訂的合同,有60%以上都是陳清流親自跑來的。
這幾年,高壓閥門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行情跌宕起伏、瞬息萬變。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技術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推動力,陳清流適時提出“調整產品結構,培育市場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外抓市場,內抓管理”的經營方針。為了解決產品研發的技術難題,公司先后與蘭州理工大學等單位聯合進行新產品合作開發,研制成了高磅級鍛鋼加氫閥門等多種新產品,填補了我國閥門生產的空白,也使公司成為西北五省區重要的球閥生產基地。
由于公司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所占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蘭高閥”品牌的市場信譽大幅提高,公司產品連續四年穩居“中石化”閥門銷售額排名第一,被中國質量協會和全國用戶委員會授予“全國用戶滿意產品和滿意企業”稱號,被商務部授予“最具有市場競爭力”品牌稱號,被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甘肅省名牌產品”稱號,還獲得十項產品專利,公司的三項產品分別獲得第三屆中國國際流體機電展覽會暨中國閥門博覽會參展產品一項金獎、一項銀獎。公司作為蘭州市國有企業改制成功的范例,被蘭州市政府授予優秀企業稱號。
有了新產品,有了穩定可靠的產品質量,就有了穩定的市場。有了市場,就有了效益。改制第二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到0.7億元,并逐年增長,2005年達到1.17億元,2006年達到1.7億元,2007年達到2.5億元,2008年預計突破3億元。企業上繳國家的稅金大幅度提高,改制前的2003年上繳稅金4萬元,到了2007年就上繳稅金603萬元,增長了150多倍。企業效益也逐年提高,從2003年虧損567萬元,到2007年實現盈利680萬元。
隨著企業效益的不斷增長,企業職工也得到了實惠,平均工資逐年上漲,由改制前的每月200-300元左右,增長到2007年人均月工資1400元左右,比改制前最好水平增長了80%。
同樣的廠房和設備,同樣的職工隊伍,改制以后有了活力,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益。
4
企業的發展,除了資金和市場,人是企業的靈魂。陳清流不是那種唯利是圖的私營老板,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依靠全體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不斷推動企業的發展。
改制前,企業已經累計拖欠職工1415萬元,其中醫療費159萬元,工資530萬元,集資款本息32萬元,個人其他債權492萬元。改制以后,陳清流時刻不忘改制時的莊嚴承諾,在流動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首先以現金兌現了原企業拖欠職工的醫藥費、工資、集資款等債權。考慮到女職工已經十多年沒有檢查過身體,公司出錢,組織全體女職工作了一次全面體檢。公司還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全體職工參加了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女職工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參加了住房公積金,這在甘肅省民營企業中是比較領先的。
企業管理貴在嚴格,但是執行制度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陳清流主持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具體處理牽涉到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時,他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給予職工最大的人文關懷。原企業管理不善,職工偷拿企業原材料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改制后,個別職工還有偷拿現象。有一次,一位職工偷拿了一些生產材料,被保安人員查出來,公司保衛部按有關制度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意見。陳清流覺得,如果解除勞動合同,這個職工就會失業,全家人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就提出不解除勞動合同,給予留用察看的處理,工資待遇不變。按制度應該給予罰款,可是考慮到這位職工家庭生活很困難,就免予罰款,只由本人寫出一份檢查。2007年2月,鍋爐房某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脫崗,造成鍋爐水溢出、電機燒毀的事故。按規定,這樣的事故責任人應予解除勞動合同,陳清流考慮到這是一位快要退休的老職工,盡量不要斷了他的后路,就做出了由本人賠償損失,停止工作一個月,三個月上崗只發生活費,個人寫檢查公布的處理決定。在停止工作和只發生活費期間,企業承擔的“五險一金”仍然全額繳納。企業改制以來,公司至今沒有開除過一名職工,也沒有解除過一份勞動合同。
對職工是這樣,對其他傷害了企業利益的人也同樣以與人為善的胸懷,寬厚處理。有一次,河西某電廠新安裝的閥門發生爆裂,給電廠造成很大損失。電廠提起訴訟,要求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賠償損失。陳清流得知消息后,立即到現場察看,發現爆裂的閥門不是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生產的,就向公安機關報了案。經公安機關調查,是原企業一位退休的銷售人員,打著“蘭高閥”的招牌,私自推銷的其他企業的閥門,純屬個人責任,與公司沒有關系。當時,公安機關準備將這個人移交檢察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陳清流考慮到這個人如果被判了刑,一個家庭就毀了,不主張追究刑事責任,由他個人賠償25萬元,公司主動承擔40多萬元的損失。
作為投資人,關注投資效益是必要的。但是,陳清流認為,企業發展要靠全體職工,企業的效益就要和企業職工共享。因此,他把關心職工生活作為自己的職責,經常深入群眾,了解職工的疾苦,盡力為職工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為了徹底解決職工住宅冬季供暖問題,公司投資425.9萬元,拆除了嚴重老化的蒸汽鍋爐,實現了由熱力公司連片供熱,使1200多戶、6000多職工和家屬再也不為冬季取暖發愁了,切實感受到了改制后企業發展的實惠。
按有關規定,除了代管的原企業內退職工,離退休職工已經交給社會保險機構,與新組建企業沒有勞動關系了。但是,陳清流覺得,這些老職工為原企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貢獻,決不能在新企業發展后忘記他們,每年元旦春節前夕,公司都要慰問離退休老勞模、老技術人員、老干部等,陳清流只要在蘭州,都會親自上門慰問,送去一份關愛。原鑄鋼車間主任,是甘肅省勞動模范、全省工業學大慶先進個人,已經退休多年,陳清流每次親自去慰問,老模范都會感動得流下熱淚。
剛接手這個企業,陳清流看到職工生活非常困難,有的職工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很難維持,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搞好企業,讓職工得到實惠,改善職工的生活。有一個老職工家屬來找他,拿著丈夫的一筆醫療費單據,希望廠里給予報銷,以解燃眉之急。因為企業剛改制,還沒顧得上處理醫療費問題。陳清流很明白,這些老職工不到萬般無奈的地步,是不會來找自己的,就接過單據,很關切地說:我給你處理吧!老太太很忠厚,知道企業困難,只拿來了一張近期看病的單據,總共400多元。陳清流也被這些老職工體諒企業困難的精神所感動,自己掏出500元,派人送到老人家。兩位老人接到陳清流送來的錢,感動得老淚縱橫:陳董事長是個好人呀!
原國有企業的職工以前依靠慣了企業,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找企業領導。企業改制后,許多職工還是延續這種老習慣,住宅漏雨了,家里的水管破裂了,就打電話找董事長。陳清流有求必應,從不推辭,盡力給予幫助。有的職工家里遇到暫時困難,只要找到陳清流,他都會個人掏腰包給予資助。有一次,家屬院發生一起命案,屬于公安部門處理的刑事案件。陳清流得知消息,連夜趕到遇害人家里,自己掏出5000元,讓家屬辦理后事。家屬緊緊握住陳清流的手,千恩萬謝,在場的職工也都為陳清流的熱心腸深深感動。
有一個老職工的孫子得了白血病,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中,就想到了陳清流,希望能動員全公司職工給予援助。當時,企業改制不久,大多數職工還沒有從困境中走出來,有人覺得發動大家捐款有一定難處。陳清流不愿讓這位老工人失望,立即答應發動職工捐款援助,由機關黨群辦向全體職工發出了倡議。那天,正好下著大雪,機關黨群辦在廠前小廣場上設立了一個募捐箱,陳清流帶頭,全體職工冒著飛飛揚揚的雪花,排著隊把自己的一點愛心投進了募捐箱。這次捐助活動,不僅援助了困境中的工友,還使全體職工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這個企業的老職工多年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陳清流深深理解職工的難處,在企業經濟效益逐漸好轉的前提下,盡力改善職工福利待遇。每到春節,他都要安排給職工發點大米、菜油等福利,對家庭困難的職工,還給予雙份的福利。為了改善職工伙食,他拿出資金裝修了一個職工食堂,購置了廚房設備,公司承擔水電煤、人員工資等基本費用,每月再補貼幾千元。加班的職工發給免費飯票,來企業實習的技校學生也發給免費飯票。職工在食堂花很少的錢,或者不花錢,就可以吃到高質量的飯菜。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清流走進幾個職工的家,看到許多職工還是三戶人家擠在一個三居室的舊單元里,共用廚房和廁所,居住條件很差,陳清流心里感到非常難過,下決心要解決職工的住房困難。目前,一項修建五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的計劃正在抓緊實施。
為了勉勵職工子女好好讀書,陳清流提出對每年考上大學的在職職工子女和原企業離退休職工子女,每人贈送一條價值500元的高檔毛毯。公司每年都要把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請來,召開座談會,勉勵他們珍惜機會,好好學習,畢業以后愿意回來工作的,一律歡迎。
這一件件、一樁樁陳清流關心職工、與人為善的感人事跡,在全公司職工和離退休職工中廣為傳播,職工們都說:陳董事長是個好人,是個大善人。
5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這是陳清流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經過20年孤身拼搏,陳清流成為商海里的成功者,但是他從內心深處經常感到一種莫名的孤獨和失落,如同在大海上漂浮的一葉孤舟,隨波逐流,卻不知道哪里是他靈魂停靠的港灣。
黨的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把新的社會階層也列入黨的發展對象,使陳清流看到了希望。作為投資人參加蘭州高壓閥門廠的改制后,陳清流成了新組建的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的一員,有了一種融入大海的感覺。為了盡快和這個新的集體融為一體,也為了安定人心,陳清流把自己的戶口從廈門特區遷到蘭州,表示了扎根蘭州干一番事業的決心,并在2003年底鄭重地向公司黨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陳清流是個腰纏萬貫的民營企業家,但他明白,他的資產也是社會的財富,應該用在帶領職工共同致富上來,用在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上來。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陳清流積極帶頭捐款,并發動全體職工向地震災區人民獻愛心。公司在流動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還籌集了10萬元支援災區人民。陳清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決不揮霍浪費,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從不參加那些有傷社會風化和有損個人形象的活動,時刻把自己置于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之下,經受黨組織的考驗。
經過兩年多的考驗和嚴格審查,黨組織認為陳清流具備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2006年6月,經黨支部大會討論通過,公司黨委上報蘭州市國資委黨組批準,陳清流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預備黨員。
在入黨宣誓儀式上,陳清流感慨萬千地說: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事業。不是我挽救了這個企業,是黨的政策給了我這個機會,是黨的政策挽救了這個企業。
2007年6月,陳清流的黨員預備期滿,按期轉正,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黨員。不久,經過公司黨委推薦,陳清流兼任了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從此,陳清流,一個農民的兒子,一個孤身奮斗20年、從小商販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一員,把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命運同黨的事業緊緊連結在一起,如同一股涓涓清流匯入了浩瀚的大海,將永不枯竭!
責任編輯 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