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三毛的一系列作品,一直被她純真豐盛的情感世界打動著。
一代才女三毛,為了心里的幻覺,她萬水千山走遍,不斷地告別。
客觀地說,三毛的容顏并不十分美麗,但在她的眼神她的微笑里,在她樸實清朗的文字里,好似隱藏著一種光輝,這使她成為一個極美而吸引人的女人,使人不由不去愛她。
三毛出生在臺灣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里,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童年的她有過一段甜蜜的時光,但曾經(jīng)因為數(shù)學(xué)老師的一瓶墨汁患上嚴重的自閉癥,從此不再接觸外面的世界。
十六歲那年,她終于從個人的島嶼中走出來,但她依然敏感脆弱,同時她也堅信世上總有一種亙古不變的愛,她要用生命中的一切來企盼,頂禮膜拜。
在高中校園那片凈土上,梧桐渙渙桃花燦燦,三毛的初戀如雪驀然降臨。一個名叫舒凡的男孩走進了三毛的心里,但他只跟她淡淡交往,然而唯有淡淡最傷人,辛苦還是心苦,三毛哭了又哭求了又求,也沒有換來他的只字承諾。
為了忘卻初戀的傷痕,三毛負氣去西班牙留學(xué)。在她眼里,西班牙是絢麗多彩的,而馬德里也確實是一個治療感情創(chuàng)傷的療養(yǎng)勝地。三毛陶醉于異國風(fēng)情寄情山水,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每到晚上總有熱情的西班牙男孩到三毛的窗外唱歌求愛,有一個叫荷西的男孩愛上了三毛。荷西比三毛小六歲,她一直不對年少的荷西心存期望,而沒有結(jié)果的花開著也是痛苦的,她果斷地拒絕了他。
三毛26歲回到臺灣,荷西還要繼續(xù)求學(xué)服兵役,整整七年,他們都沒有聯(lián)系過。在這七年里,三毛的愛情經(jīng)歷了太多滄桑,她的心已經(jīng)破碎不再完整。而七年后,服兵役回來的荷西有著一顆黃金般的心,他用黃金般的心和熱情浪漫來滿足三毛對愛情的所有幻想。沒有鮮花也沒有甜蜜的情話,三毛和荷西舉行了極為平淡的婚禮,但他卻叩開了三毛幾乎絕望的心扉。
三毛總以為與荷西在一起的歲月是神給的,荷西是帶著神的囑咐來到她身邊的。在艱辛苦難的撒哈拉沙漠里,有一個赤子之心的荷西,捧住三毛纖細的心,讓她做一個自由的妻子,從沒有干涉過她的寫作。他為三毛帶來了生活上的安穩(wěn),情感上的忠誠和事業(yè)上的支撐,三毛因此對生活充滿眷戀,她先后寫出了好多作品,陶冶了無數(shù)人的靈魂。
然而她和荷西的愛情神話也只有六年,三毛的人間四月天隨著荷西的離世而終結(jié)。從此荷西在她的心里如同彼岸鳥,即使無法比翼也一直存活于心。她夜夜坐在窗前面朝大海,花容寂寂心碎無痕,而思念卻像勒住心臟的鋼絲,旦夕不放。
回到臺灣,在邂逅知音王洛賓后,她本想和他一起在新疆共享晨昏,共看花開花落,最終她不得不失望了,一段情緣無疾而終。
臺灣是一次生命,沙漠又是一次生命,荷西的生是一場,死又是一場,在這一次次外人絕不可遭遇的生命重創(chuàng)里,三毛緊緊關(guān)閉了感情的大門,她的靈魂已隨荷西而去。
人間難得有情郎,終其一生她只為等待彼岸一個人,一聲喚。當(dāng)三毛決定追隨荷西而去,她有驀然回眸時的甜蜜眷戀,也許放棄是更好的選擇。
有人說今生的善惡和情緣決定了來世的起點和方向,希望三毛在我們目不可及的天堂,能如愿以償,再遇到她的愛人荷西,再現(xiàn)撒哈拉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