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是教師愛心的寫照。學生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關心理解、體貼、尊重、信任學生,學生便尊敬、依賴、尊重老師,從而融洽了師生感情,能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智力的發展,進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心理學表明,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要通過學生的頭腦的接收、理解、加工才起作用。教師愛學生,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師生就容易找到共同語言,教師的話學生也容易接受。同時,教師給予學生正面的引導和對學生優點的及時表揚與賞識,會變成學生克服困難和努力前進的動力,即使受到了教師的批評,也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他們也能理解這是教師對他們的真誠的愛,不是教師討厭他們,跟他們過不去,從而心悅誠服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加以改正。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就不能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學生也不會尊重教師,甚至會對教師的話充耳不聞。即使表揚他們,他們也會認為老師在哄他們。英國教育學家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品德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可見師愛對教育學生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要有服務育人的理念,本質上就是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榜樣。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好教師,學生在有困難、有疾病,特別是苦悶的時候,他們最希望得到家庭之外的關心、幫助,而教師是最佳角色,教師如能及時給予關懷、幫助,把溫暖送到學生心田,那么必將在學生靈魂深處引起強烈震動,它不但能增強學生戰勝困難和痛苦的信心和勇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該如何幫助別人。教師對學生的服務育人,必須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對學生流露的隱私保密,只有這樣才能在與學生交往中,理解他們的憂愁,懂得他們的歡樂,讀懂他們的心靈,把握他們的脈搏,才能在心靈深處幫助他們戰勝困難,體會到人間自有真情在。教師的服務育人,核心在于用一顆愛心溫暖學生的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體貼你、尊敬你、佩服你,才會將教師的深情轉化為認真學習的動力,轉化為學生自覺地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美德。
那么教師如何用愛心去教育學生呢?
首先,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要了解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說:人性中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贊揚。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日常行為也不夠規范,但他們的內心深處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教師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渴望,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經常把慈愛的眼神,輕微的撫摸,一句由衷的贊美,毫不吝嗇地送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愛的春風沐浴。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增強了,心理需求滿足了。他們感受到了老師濃濃的情、深深的愛,親其師,信其道,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令人欣慰的。
了解學生,還要了解學生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教師而言,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學,是對靈魂的引導和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學生,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其次,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征的調查,在學生眼里,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憑個人愛好,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正,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并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公平地對待學生不是等同地施愛于學生,而是要區別對待。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的愛心要特別表現在錘煉其意志、幫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方面。對于成績欠佳的學生,教師的愛心要特別表現在鼓勵與賞識。對有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貧寒的學生,教師的愛特別表現在關心和體貼上,使之擺脫自卑、增強信心和勇氣。孔子對學生的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至今仍傳為佳話。貧窮的他多方接濟;有病的,他去看望。他在與所有學生的交往中,態度謙和,平易近人,敞開心扉。學生對他的深厚感情,終身不忘。教師的愛心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振作起來。要像父母對待子女,醫生對待病人一樣,用真心實意和深情融化他們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
第三,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即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創造欲。
第四,愛學生有時也要批評學生。正面教育是教師的主導教育,積極的正面教育可以體現教師的管理原則,體現師愛,但也不能忽視批評。批評和處分是一種輔助手段,然而卻能使學生走上應該走的道路。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飽含著對學生的愛。但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方法。
總之,只要我們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有父母般的愛心,并掌握施愛的方法與原則,讓愛的陽光溫暖學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學生的成長,用愛心去點亮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燈,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