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記者就個人的一些理財方法采訪了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
馮侖表示,目前,一些富起來的人并不會去使用很激進的理財方法。他們熱衷于債券,基金等理財產品的投資,比較偏向于保守的理財方法,不動產可能更偏好一些,而對于風險比較大的產品往往不會選擇。
日常理財無非是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自己來管理,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專家代為理財。自己管錢又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家里人來管,一種是找自己信得過的朋友或者是員工來管理。
一般情況下,找家里人來管理,大家總是想到由自己的老婆或是孩子。但是,我們更多地了解到,很多的國內新財富階層,他們的財富是以法人的形式、公司的形式存在的。所以,他們也雇一些人來看管他們的私人公司。這些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是分開的,也就是說,一方面自己管錢,另一方面請一部分可靠、可信和有一定的財務技能的人來幫助自己管理。
馮侖還告訴記者,他的一些朋友在公司上市后,或者把一些資產賣掉之后,一般會把資金放在屬于自己的私人公司里。但是,這個私人公司絕對不是由私人銀行經理來幫忙做一些資產投資方面的安排。
大概在5年前,歐美的瑞銀、花旗等銀行早就在大陸盯住了福布斯排行榜的人,開始說服這些人怎么樣管理財產。曾經有一個香港的私人銀行專家打動了馮侖。這位專家拿出一張非常清楚的圖表并告訴他,創業者總認為自己是創造財富的。但是,根據多少年曲線圖表顯示,創業者毀壞財富的速度遠大于創造財富的程度。因為,創業者在中國經歷了10年、20年之后,會由創業的傳奇人物變成了權威。于是,在投資決策當中會非常精算,而且敢于賭博。因為,創業者曾經的賭資是零,所以在心理上不會有輸的感覺。這樣,導致了很多創業者在他們的后半生把前面創造財富的成果完全賠掉。
據專家分析,最好的時機是人們在創業第一階段取得成功之后,就把財富交給專業人士去打理。這些專業人士不會去賭博,因為要賭輸了,他們的飯碗就沒了。就像收割的麥子,收割之后裝在袋子里面,交給別人看管。這樣,萬一企業破產了,自己仍然可以穩如泰山。
如科龍公司這樣一個已經出了狀況的企業給了我們很多啟發,主要在兩方面:第一,莊稼熟了該收要收,交給別人去管。第二,一個創業者的身價,不是你高峰時候排行榜上的數字決定,而是你坐牢以后,你還能借到多少錢。所以,公司的個人財富,必須要依賴私人銀行,依賴專家。盡管專家所做的可能是在個別的交易中運作,但是,其穩健性很高。
目前,國內創業者絕大多數人的財產形態,還表現為很原始的一種形態——公司股權。當不能上市的時候,變現的概率很小。所以,這部分人的財富很多,但是,對于私人銀行的需求不是很大。還有一種是創業者自己投資一些物業,這部分的物業是自住加少量的投資型的物業,然而這個比例是比較小的。交給私人銀行打理的還是比較小的份額。再者,就是人民幣現金與現金的等價物。他們選擇私人銀行最大可能是這部分的財產拿出來。這部分資金首先是選擇安全性。安全性的需要有3個方面:產權關系要清楚,要增值,要有流動性。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財產形式還是股權和不動產,現金的資產相對還比較少,尤其是人民幣的資產比較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私人銀行競爭的重要性是應該發現很多新的產品形式,針對股權、不動產、人民幣財產的安全怎么保障的問題。換句話說,目前,市場上越來越需要這些專業的機構,但是,多數人都是希望私人銀行在安全性上、流動性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一個保障,設計出更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