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商業銀行通過控制自身業務經營活動中的風險和主動為客戶管理風險兩個途徑尋求建立持續競爭優勢,進而創造價值。由此產生四種基本的價值創造模式:預控制、對沖操作、價值創新和重組模式。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價值創造
[中圖分類號] F832.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10-0077-04
一、導 言
商業銀行自產生之日起,對風險的管理[1]就一直是其業務經營的重要內容。在現代經濟體系中,風險的表現形式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風險管理能力日益成為商業銀行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形式和實質[2]也因此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般認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大致經歷了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負債風險管理、資產負債風險管理及全面風險管理四個階段。
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起源于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階段,經歷了“切塊管理”、“一逾兩呆”和“五級分類”的歷史變遷。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漸完善和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開始追蹤世界先進水平,普遍更加重視風險管理??傮w上看,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借鑒國外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經驗的同時,主要表現出如下特點:從管理的內容看,主要集中在對信用風險,特別是對信貸風險的管理上,對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管理相對薄弱;從管理的過程來看,對風險的事前預防和事后控制強于事中的管理;從風險管理的目標看,大多局限于為降低或消除風險而管理。
商業銀行的企業屬性決定了其經營活動的最終目標是為股東創造價值。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也一定體現在其對價值創造的作用上。在經濟學中,風險即不確定性。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它既可能帶來損失,也存在收益機會。從前述風險管理理論看,當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著眼點主要還在于通過規避和控制風險來創造價值。而從商業銀行業務的本質屬性來看,所有的業務都是存在風險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實質上是一部在承擔風險、管理風險中尋求收益的歷史。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價值創造的深層關系,探討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價值創造機理和模式,尋求現代商業銀行在復雜與多變的風險環境中的有效發展途徑。
二、商業銀行價值驅動因素
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價值創造的關系中,價值創造是根本,是目的,風險管理是途徑,是手段。因此,要分析風險管理如何創造價值,就必須從商業銀行價值的衡量著手。公開上市銀行的價值表現為其全部股份的市值,非公開上市銀行一般估算其內在價值。由于從長遠看,公開上市銀行的市值是圍繞著銀行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的,因此,對內在價值的評估就成為衡量商業銀行價值的基本途徑。國際上通常用來評估銀行價值的方法是折現現金流量模型,即銀行未來各經營期內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用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成本率進行折現得出。即:
V=+ +…+
其中,V——價值; p——收益; d——折現率;n——預期經營年限。可以看出,計算這一等式,收益和折現率的確定是其中關鍵性的兩步。從收益角度來看,公司要增加收益,必須增加每期的銷售收入,減少各項成本開支,并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對于折現率,通常可以用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成本率代替。在公開市場上,股權資本成本可以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計算,有r=Rf+β(RM-Rf),這里r表示資本投資者所要求的回報率,可以反映為經風險調整的股權資本成本率,Rf是無風險利率,RM是市場組合的收益率,β反映不同企業股票的非系統性風險差異系數。非公開上市銀行的資本成本率可以選取同類型銀行的參考值。股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的加權平均數就是企業的資本成本率,是經過風險調整的、可以用來確定企業價值的折現率。
根據銀行價值評估模型,所有能夠影響銀行現金流量和資本成本的活動,都構成商業銀行的價值驅動因素。主要有:
1.凈利息收入。主要來自于銀行的貸款和其他債權的利差收入。在利率一定的情況下,貸款等資產業務量的增加意味著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在所有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這意味著折現現金流量的增長,從而帶來商業銀行價值的提高。
2.中間業務收入。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業務不僅是貸款,中間業務收入正越來越成為銀行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在發達國家,這個收入平均占到銀行全部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長,并逐漸成為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有余中間業務一般不需要或僅需要很少的資金支持,付出的成本很低,現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越來越重要的價值驅動因素。
3.資金成本下降。商業銀行資金來源除存款外,主要就是資本金及從市場上借入的資金。在我國,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居民和企業存款。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它資金來源也在增長。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一些商業銀行并不以各類存款作為商業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而是通過金融市場實行多元化的籌資。這與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傳統習慣等多種因素相關。商業銀行要創造更大的價值,確保資金來源的成本更低是一個重要途徑。這包括在貸款利率一定的情況下,更低的資金成本意味著在同樣數量的貸款投放下能取得更高的利差收入,也包括在貸款利率可變的情況下,與各類貸款配套的資金來源的成本的相對下降,即高收入的貸款配高成本的資金,低收入的貸款配低成本的資金,實現總體利率水平的相對下降,進而實際利差水平提高。一般來說,核心存款構成、市場化籌資便利程度、銀行聲譽等都影響著銀行的資金成本。
4.經營成本下降。這是指除資金成本外的其他經營成本的下降。包括為業務拓展、日常辦公服務、員工工資福利、對外溝通等的各項支出。商業銀行的經營必須保證成本增長幅度不高于收入增長幅度,現金流才能增加。經營成本的下降,一般伴隨著銀行體制、機制及組織流程等的配套變革,總體上反映為經營效率的提高。
5.風險降低。以上各項業務收入的增長,都是假定在沒有風險條件下發生的。如果貸款本息收不回、投資受損或中間業務收入存在風險,那么,銀行的現金流就不一定會增長,甚至可能下降。在影響商業銀行現金流的因素中,資產減值準備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資產減值準備根據資產可能的損失情況計提,當被用來彌補實際損失時,就造成現金的流出。同時,隨著銀行經營風險的擴大,資本成本將呈現升高的狀態,而這意味著折現率的提高。因此,銀行風險對銀行價值的影響,在價值評估公式中將反映為分子和分母均向降低銀行價值的方向移動。在公開資本市場上,這直接反映為股票價格的下跌,損害銀行股東的價值。
三、風險管理創造價值
銀行的價值創造,來自于對價值驅動因素的有效控制。風險管理在兩個層面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價值驅動因素,進而影響銀行價值創造:
第一,通過控制風險創造價值?,F代商業銀行經營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加強對這些風險的管理,能夠促使銀行的價值驅動因素朝向有利于價值創造的方向發展。商業銀行管理信用風險,防止違約損失;管理市場風險,防止不利交易結果和流動性不足的風險;管理操作風險,控制非正常支出,都是在對風險的控制中,或增加銀行的現金流量,或者是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從而增加了銀行的價值。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次貸”危機,已經造成了諸如花旗、美林、匯豐、貝爾斯登等一大批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市值一夜間大幅縮水,國內銀行更應牢固樹立控制風險就是創造價值的理念。
第二、在主動為客戶管理風險中創造價值。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間的資金流動加劇,市場形勢瞬息萬變,任何經濟主體都有加強風險管理的需要。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經濟主體都有足夠的風險管理能力,或者雖有風險管理能力,但與其專注于主業相比,在成本效益權衡上并不劃算。因此,依靠銀行等金融中介管理風險就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金融中介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如果能在保證一定收益率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風險,或者,對于愿意承擔一定風險的當事人,為其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盡可能地提高收益率,都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可以通過主動管理風險,在為客戶創造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增加。一是在為客戶提供傳統業務的同時,附加風險管理服務。例如為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方案、對外擔保、提供承諾函、代理交易、結算等服務,使客戶專注于自己的主營業務??蛻粼谙硎茔y行提供的增值服務的同時,銀行也能在傳統市場業務市場上占有更大的份額,獲取更多的收入。二是提供符合市場需要的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組合的金融產品,滿足具有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多樣化需求,在產品銷售中獲得非利息收入。如銀行開發的一些代客理財、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財務顧問和現金管理業務,正日益發展成為銀行獲取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手段。
美國著名管理削減邁克爾·波特(1990)認為,競爭優勢,歸根結底取決于公司為客戶創造的價值。[3]在他提出的構建競爭優勢三戰略中,成本領先戰略試圖通過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來增加市場份額;標新立異戰略是通過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競爭對手相區別來獲取競爭優勢;目標聚集戰略則是集中服務于特定的區域性市場或消費者集團,并在這一選定的目標市場上努力地實現低成本和標新立異優勢。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創新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風險收益搭配型產品,降低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成本,以及滿足特定客戶的需求方面,都將體現在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的實際行動上。因此,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主動承擔風險、管理風險,也是其構建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四、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價值創造模式分析
基于風險管理的價值創造模式是通過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某種方式,促進價值驅動因素及其組合朝向有利于價值增加的方向發展。商業銀行基于風險管理的價值創造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模式:
1.預控制模式。這是通過一系列預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來降低風險,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控制損失的同時創造價值。在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中,預控制是一種主要的模式。預控制主要包括風險計量、風險預警、事前限制性合約的訂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實施等內容。通過這些方面的制度設計及輔助手段的完善,商業銀行可以在風險發生前認識風險、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將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從創造價值的角度看,分散化的管理及風險定價也是事前規避風險的有效策略。分散化來自于投資組合的一個基本原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商業銀行管理風險的分散化,可以通過發展綜合性銀行的方式實現。通過多樣化業務的并舉,把銀行規模做大。國際上曾經流行商業銀行“大則不倒”的說法。商業銀行因為規模大、業務范圍廣,一種業務的風險往往可以被另一種業務的盈利所補償,“東邊不亮西邊亮”。經驗證據研究表明,在銀行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規模經濟情形,但不存在自然壟斷(Kevin Dowd,1996)[4]。分散化還可以在資產組合中實現多樣化。如通過對不同行業產業的貸款投入,有助于分散信貸風險。在風險定價中,銀行對違約風險大的客戶收取較高的利息費用,這是一種在事前就將風險與價值創造聯系起來的策略。但是風險定價與銀行對風險的態度及社會信用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為防范由于風險定價而可能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銀行應該把風險定價與其他事前控制法結合起來。
預控制模式的使用,在于銀行風險管理制度設計是否與內外部環境的契合。這一模式對我國現階段的商業銀行經營是特別有用的,因為,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主要風險還是信用風險。而且一旦出現風險,往往就意味著損失。因此,在風險成為現實前就采取防范措施,是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通過風險管理創造價值的一個傳統的、廣泛使用的模式。
2.對沖操作(Hedging)模式。對沖操作模式將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的風險看成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業務活動的過程中采取相對應的以防范和規避風險為目的的金融交易活動。目前金融市場流行的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衍生金融工具就是這樣一些有效的管理風險的金融工具。對沖操作模式更多地是適用于對市場風險的防范。當銀行的資產因利率、匯率等可能的變化而面臨受損失的風險時,選用上述適當的工具作對沖操作,就可以降低預期回收現金流的不穩定性,為銀行創造價值。同時,當商業銀行從事對沖操作時,它也為金融市場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工具,這實際上是將風險轉移到那些愿意承擔的當事人手中,由于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這實際上也為金融市場上的相關經濟主體在創造著價值。在商業銀行經營中,利用對沖金融工具進行對沖操作,還可以作為商業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及期限的手段,從整體上降低財務及經營風險。
3.價值創新模式。[5]以防范、規避、化解、轉移等方式來管理風險,雖然通過穩定預期現金流增加了銀行的價值,但如果在風險被控制的情況下,還能增加預期現金流的產出,商業銀行就創造了更大的價值。商業銀行要致力于發現市場部上未被滿足而又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需求,通過提供高附加值的風險管理服務、滿足細分市場特點的多樣化的風險收益產品等方式,來實現價值創新?;陲L險管理的價值創新的核心,在于避開競爭擁擠的市場,利用自身的經營特色和專長,在主動承擔風險、管理風險中開辟新市場和新業務,并由此獲取收入。這種收入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直接來自于銷售風險管理產品,提供風險管理服務所得到的收入;二是由于能提供高附加值的風險管理服務,而引致的業務及其收入的增長。三是通過提供相應的風險收益產品,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提供受歡迎的、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工具。一些創新的金融產品如資產證券化衍生的產品,既能為金融市場提供投資組合的選擇,更能管理銀行本身的風險。
4.重組模式。重組也能創造價值。一個發展良好的商業銀行必然是風險管理能力強的銀行。商業銀行重組包括戰略上與其他銀行、企業層次間的并購重組及內部的業務與管理重組兩個層面。其目的是通過重組,集中內外部有利于推進自身戰略實施的資源,提高承擔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更好的創造價值。
五、結論與建議
商業銀行通過風險管理創造價值[6],主要來自于其對價值驅動因素的正向控制,并由此產生四種基于風險管理的價值創造模式,即預控制、對沖操作、價值創新和重組模式。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階段和內部資源稟賦情況,選擇適合其發展需要的一種或多種模式,在承擔風險、管理風險中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尋求競爭優勢。這里,最重要的是要創造商業銀行有效實施風險管理的內部環境[7]。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從戰略角度關注和管理風險。有金融活動就有風險。對商業銀行來說,關鍵的不是去回避風險,而是發現風險中所蘊涵的機會,利用風險去創造價值。②完善公司治理,從制度及文化層面完善風險管理架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確保對高層管理者的有效激勵與約束,使其為股東利益服務。要通過內部治理機制的完善,在銀行形成一種風險管理的文化,使從高層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認識到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商業銀行對風險的有效管理,是經營成功的關鍵,也是實現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基礎。③將風險管理融入組織設計與流程優化過程之中。在金融需求快速多變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必須具有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能夠敏銳地識別風險和客戶的需求,這要求有一個反應高效的組織體系及業務運作流程,確保經營的彈性化。商業銀行要在對市場和客戶的深入分析基礎上,以流程優化為突破口,按照價值鏈的要求,對流程進行優化,去掉多余的環節,精簡成本,提高效率,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進而實現銀行自身的價值創造。④結合銀行自身實際,選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先進的手段,提高風險管理效率。現代風險管理已經發展了一些相關的風險管理技術,如評價市場風險的VaR,新的風險衡量模型,資產組合管理、加強內部控制的相關準則等。商業銀行要在確立相應的價值創造模式的基礎上,按照全面風險管理的需要,合理選擇風險管理技術,從價值創造角度,對各項業務、各操作環節的風險實施全面的控制。同時,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建立高效的風險計量、監測、評估及管理系統,使其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對即將發生和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快速反應,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美]唐納德.R.費雷澤、本頓.E.岡普和詹姆斯.W.克拉里.商業銀行業務:對風險的管理(Commercial Banking——TheManagement of Risk)[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韓]W.Chan.Kim和[美]Renee Mauborgne.藍海戰略(中譯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美]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 (中譯本 )[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4]Kevin Dowd. 競爭與金融 (中譯本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240 .
[5]龍西安,朱正罡.金融體系選擇理論評介 [J]. 經濟學動態,2002,(2),: 83-85 .
[6]何德旭. 商業銀行制度與投資基金制度:一個比較分析框架[J].經濟研究,2002 ,(9):39-48.
[7]葛俊龍,翟立宏,謝鋒.商業銀行核心功能新解[J].經濟體制改革,2004,(1): 75-77.
On the Value-Creating Model of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She Yunjiu1,Yan Liqun2
(1.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036, China;2.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are risk-taking enterprises. Commercial banks seek to establish continu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y two ways, controlling their risk of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actively managing their customers' risk, and then create value. There are four basic value creation models: pre-controlling, hedging operations, value innovation, and restructuring model.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risk management;value creation
(責任編輯:張丹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