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七寸”不僅是產業鏈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環節,而且是原始創新的關鍵環節,這一環節是某一國家、地區產業發展水平的標志。紡織工業的“七寸”環節就是高檔面料、先進紡織機械的研發和生產制造。掌握“產業七寸”環節是我國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紡織品出口從根本上規避技術貿易壁壘的必由之路。因此,要促使企業成為紡織技術創新的主體,掌握“產業七寸”環節這一產業“制高點”,帶動紡織工業升級。
[關鍵詞]產業七寸;產業鏈;微笑曲線;原始創新;產業升級
[中圖分類號] F062.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07-0049-04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產業分工不斷深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紡織工業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不同的生產環節。我國紡織工業處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生產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紡織品,而高檔面料開發、先進紡織機械生產則被發達國家所占據。高檔面料開發、先進紡織機械制造正是紡織產業鏈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環節,是紡織國際產業鏈的“制高點”,掌握這一關鍵環節對于我國紡織工業升級,實現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業七寸”環節的概念探析
1.“微笑曲線”與計算機產業鏈
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提出了“微笑曲線”的概念,用一個開口向上的拋物線來描述個人計算機制造流程中各個環節的附加價值。由于曲線類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微笑曲線”[1] [2]。
計算機產業鏈(也稱“微笑曲線”)如圖1所示??梢栽敿毞纸鉃楹芏嗌a環節?!拔⑿η€”揭示了一個現象:在拋物線的左側(價值鏈上游),產品附加價值逐漸上升;在拋物線的右側(價值鏈下游),隨著品牌運作、銷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價值逐漸上升;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中間制造、裝配環節不但技術含量低、利潤空間小,而且市場競爭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為整個價值鏈條中最不賺錢的部分。微笑曲線揭示了“技術、品牌”創新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意義。實際上,“微笑曲線”這一現象不僅在計算機業存在,在其它行業也普遍存在?!拔⑿η€”理論也因此在其他行業被廣泛應用。

2.計算機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
(1)芯片研發、制造。芯片研發、制造是計算機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附加值也最高的產業環節。芯片在計算機硬件制造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計算機的核心。這一關鍵環節一般為發達國家所壟斷,Intel、AMD等芯片巨頭在這一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我國芯片產業高端產品幾乎全靠進口。2003年,我國芯片進口累計416.7億美元。芯片已超過飛機成為美國對華第一大出口商品。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上半年我國芯片進口262億美元。2003年,我國信息產業占到GDP的16%,成為第一支柱產業,但主要依靠的是低附加值的家電產品以及對國外品牌的加工和代工。由于在芯片研發、生產這一高端環節比較薄弱,造成我國信息產業“有腦無芯’,處于國際價值鏈的低端[3]。
(2)系統軟件及重大共性軟件和基礎軟件的研發。除了“芯片”,操作系統等大型基礎性軟件也非常重要,這些基礎性軟件可以稱得上是計算機的“靈魂”。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平臺、開發平臺、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統,這些大型應用軟件系統等基礎軟件和共性軟件在計算機產業中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基礎軟件是開發其他軟件的基礎。掌握這一環節對于在計算機產業中掌握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芯片”和操作系統等“基礎性、戰略性”軟件的研發和生產是計算機產業鏈的關鍵。掌握了這一關鍵環節,就掌握了整個產業鏈的主動權,否則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芯片生產、基礎性軟件開發這些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環節,才能稱得上是信息產業強國。
3.“產業七寸”環節的定義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產業七寸”環節的定義?!爱a業七寸”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就先進制造業或高技術產業而言, 一個產業中能夠被稱為產業關鍵環節或產業“七寸”環節的往往是: ①技術或知識含量最高的環節;②價值增值或附加價值最大的環節。如果某個環節同時具備這二個特點, 則肯定是產業鏈的關鍵或“七寸”環節, 例如, 圖1 中的A、B 點所對應的計算機產業鏈環節。顯然, 知識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是芯片的研制和系統軟件的開發, 它對創新的要求最高;其次是應用軟件的開發和計算機的銷售與售后服務環節, 知識技術含量最低的是計算機的組裝環節, 該環節也是計算機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 對創新的要求也最低。從附加價值或增值量來看, 附加價值與增值量最高的是芯片的研制和系統軟件的開發環節, 其次是應用軟件的開發、零部件的生產和產品的營銷環節, 附加價值最低與增值最少的環節是組裝環節, 一般由勞動密集型企業來完成。
“產業七寸”環節是指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即是知識技術含量最高(且擁有核心專利或關鍵技術)、附加價值或增值最大的環節。因此, 評價一國或地區產業有無核心競爭能力與優勢的一個最顯著而且最現實的標準是:該國或地區是否控制著“產業七寸”環節,掌控了多少個產業的“產業七寸”環節。顯然,掌控的“產業七寸”環節數越多,其核心競爭能力與優勢就越強,反之就越弱[2]。
以上分析雖然是從計算機產業鏈的分析中得出來的,但是對于紡織工業也有啟示。紡織工業也可以區分為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環節和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而技術含量高的環節正是紡織工業的“產業七寸”環節。
二、紡織工業的“產業七寸”環節
1.紡織產業鏈
紡織產業鏈如圖2所示。高檔面料開發生產、先進紡織機械制造是整個產業鏈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也很高的環節,這一環節依靠科技創新而帶來高額的附加值。而中間的制造環節則是附加值最低的環節。這一環節知識、科技含量低,要求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獲得價格優勢。在產業鏈的右端,隨著服裝品牌的建立,又可以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

2.紡織工業的“產業七寸”環節
(1)先進紡織機械研發、制造。紡織機械的制造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紡織工業競爭實力的重要標志。紡織機械是紡織工業的裝備?!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紡織工業的發展必須由先進的紡織機械作為支撐。落后的紡織機械不僅生產效率低下,而且能耗大,原料浪費大。先進的紡織機械不僅能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力成本,而且能夠降低能耗,節約原料。
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紡織機械制造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F代紡織機械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激光技術、空氣動力學技術、液壓技術、傳感技術等先進技術,以“電子”替代機械,以自動控制替代人工控制并向智能化專家系統發展,已成為現代紡織技術裝備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國紡織機械與國外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可靠性、穩定性較差,故障率高,控制不穩;機電一體化水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較低;柔性差,不適應一機多用,不能適應工藝路線變化和多品種、小批量、多功能的要求;傳感器執行元件質量不高、品種不全,導致控制、調速不準,不穩定。目前,國內用于技術改造的高水平的紡織設備、染整設備和大容量化纖設備還要依靠進口。近年來每年我國紡織機械的進口額為40億美元左右[4]。
(2)高檔面料開發、生產。高擋面料的開發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紡織工業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面料是服裝生產的基礎性材料,高檔面料優越的性能能夠表現設計師的設計思想?!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缺乏性能好的面料,將會束縛服裝設計師創作水平的發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檔面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重視服裝的舒適感,因服裝與人體直接接觸,人們對高檔面料的感覺也已經到了“細致入微”的程度。在西方,人們普遍認為,服裝的變化實質是面料的變化,每一次時裝發布,實質是新面料的展示[5]。
而高檔面料的生產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環節。在染化料和助劑、前處理設備、后整理設備、研發投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高檔面料生產也是紡織工業的關鍵環節。
三、培育“產業七寸”環節的重要意義
1.“產業七寸”環節是原始性創新的主體
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三個方面,對于催生和促進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其中,原始創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實現原始創新的難度相對也大。在“產業七寸環節”,主體創新方式是“核心企業”的原始性創新。原始性創新主要是指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集中體現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方面。今天的產業競爭正在加速由生產階段前移到研究開發階段, 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技術產品和產業主要來自于原始創新成果。但是,在一個產業鏈里,并不是所有環節中的企業都要求進行原始性創新, 而真正推進原始性創新的環節主要在“產業七寸環節”,推進的主體主要是與產業七寸環節相對應的“核心企業”。我國產業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 其關鍵就在于缺乏掌控“產業七寸”的“核心企業”及其所主導和推動的原始性創新。目前, 我國產業發展很多還是沿襲產業技術梯度轉移的模式, 技術發展也是跟蹤模仿為主。在傳統經濟形態下,這一戰略曾經起到了十分積極和有效的作用。但在技術領域著重跟蹤,將難以越過跨國公司嚴密的專利壁壘,使得跟蹤發展的技術在市場上實際應用的空間十分有限,會進一步拉大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并最終形成技術依賴。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 技術依賴遠比資金依賴、市場依賴更加深刻和難以擺脫。事實也證明,“以市場換技術”是行不通的。從目前全球產業結構布局調整趨勢來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生產基地,但如果與“產業七寸”環節對應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我們就無法擺脫受制于人的境地,也很難實現趕超先進水平和發達國家的目的[2]。
2.有利于提升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在國際分工中,各個國家并不都處于平等的位置。發達國家依靠先進技術、先進管理以及資金的優勢,在國際分工中掌握著主動權。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弱勢地位,就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的局面。比如,近年來我國紡織品頻頻遭遇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就是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分工中地位不高的反映。
在國際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以先進的技術實力為基礎的。我國紡織工業生產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紡織品,而在高檔面料的開發、先進紡織機械的生產等方面卻實力不足。近幾年,我國每年都要進口40億美元左右的先進紡織機械[4]。先進紡織機械、高檔面料開發這些紡織工業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環節恰恰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這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培育“產業七寸”環節,是提升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需要。
四、思考及啟示
1.促使企業成為紡織工業技術創新的主體
掌握“產業七寸”環節是紡織產業競爭實力的體現。而產業的微觀組成部分顯然是企業。比如,計算機行業的“產業七寸”環節,就是Intel、AMD這類生產芯片的企業和“微軟”這類系統軟件的開發企業。對于紡織工業而言,高檔面料的開發主體、先進紡織機械的研發主體,也應當是企業。因為企業更了解市場需要,能夠把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
要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在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領域,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實施的有效機制。要支持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
我國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比如在紡織機械行業已經建立起了一批“企業技術中心”。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湖北天門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被湖北省發改委等五部委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這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將為我國紡織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促進高檔面料開發,我國也在一批基礎較好的企業建立起了“企業技術中心”,江蘇陽光集團是我國一家從事高檔面料開發、生產的大型企業,企業不僅建立起了國家級、省級的技術中心,而且建立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要提高管理水平,促使這些企業技術中心真正發揮作用,促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以提升我國紡織工業“產業七寸”環節的實力。
2.掌握“產業七寸”環節是紡織產業升級的關鍵
我國生產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紡織品,卻只獲得份額極少的利潤,并且經常遭遇“反傾銷”等貿易壁壘,使我國紡織工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我們紡織工業也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巨大壓力,要實現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促使紡織工業升級。筆者認為,掌握“產業七寸”環節是我國紡織工業升級的關鍵。很難想像,一個先進紡織機械大量依靠進口、高檔面料開發實力較弱的國家會是“紡織強國”。而掌握了“產業七寸”環節,就掌握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隨著知識、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將會對整個紡織工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
3.掌握“產業七寸”環節,從根本上規避紡織品出口技術貿易壁壘
加入WTO以及紡織品配額取消以后,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的技術貿易壁壘明顯增多。技術貿易壁壘(Technology Barrier Trades,簡稱TBT)是指商品進口國或地區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合格評定制度和其它技術性壁壘等方式,對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術、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準,從而提高產品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TBT通過三個方面實現其貿易保護的目的。一是制訂高于其他國家的技術法規、產品標準或環保標準,將產品阻擋于本國市場之外;二是建立極其復雜的檢驗方法和檢驗程序,使出口方付出高昂的代價;三是對國內外產品采取雙重標準或者不同的國家采取了不同的標準,實質是對國外產品實行歧視性待遇。有時進口國或地區還利用其他方式設置技術壁壘,如利用計量單位制和電子數據交換(EDI)設置信息技術壁壘。TBT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操作上的復雜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隱蔽性,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7]。
這種技術貿易壁壘從根本上講就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紡織工業技術實力的較量。頻繁遭遇技術貿易壁壘反映了發達國家紡織工業“產業七寸”環節實力的強大和我國在這一環節實力的弱小。發達國家紡織工業規模雖然并不大,卻牢牢掌握著先進紡織機械制制造、高檔面料開發的關鍵技術,牢牢掌握著“產業七寸”環節這一紡織產業鏈的“制高點”,“居高臨下”利用技術優勢構筑技術貿易壁壘。若能掌握“產業七寸”環節,將使我國從根本上規避技術貿易壁壘。掌握了“產業七寸”環節這一“制高點”,我國紡織工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就會改變在與發達國家技術競爭中的不利局面。
[參考文獻]
[1]陳宏林.明基以“微笑曲線”再造自身[J].微電腦世界,2006,(11):191.
[2]吳金明,鐘鍵能,黃進良. “龍頭企業”、“產業七寸”與產業鏈培育[J] .中國工業經濟,2007,(1):53-60.
[3]葉國標.世界坐標下的中國芯片產業[J] .瞭望,2005,(1):37-39.
[4]李紅梅.中外紡機制造商分爭8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N] .中國紡織報, 2006-10-17(會展專刊).
[5]寧 俊.對我國紡織行業重點產品結構調整的思考[J].中國紡織,2000,(3):22-24.
[6]張向陽.鄭紡機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成為紡機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N] .中國紡織報, 2006-11-14(3).
[7]張 亮.技術貿易壁壘與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J].北京紡織,2005,(1):3-5.
On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Self-innovation and the Textile Industry Upgrading
JiangHongfei1,Xu Weilin1,ZhouWei2
(1.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073, China; 2.Business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The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is not only the highest link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key link of original innovation, representing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As far as textile industry is concerned, the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is the fabric production and the textile machinery production. Cultivating the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ese textile product to avoid th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We should promote textile enterprises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should master the seven-inch of textile industry chain,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Key words: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industry chain; Smiling Curve; origin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責任編輯:張改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