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清亮問世,正當其時。以網絡的繁榮為抓手,開啟思想的繁榮,進而真正解決廣東改革開放30年的瓶頸,確是一條富有政治遠見的路徑。
官民同心,其利斷金。網民的政治參與,部分彌補了現實政治表達的“貧困”,日益影響著政治決策和高層思考。當代中國官員群體正放棄對互聯網的厭惡感,更多地親近和利用互聯網,廣納民意和汲取民智,形成和民間頻繁的互動,這將引發更多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或可推動中國各級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嶺南十拍”的出現,正是政府與社會互動的典范。
借廣東思想解放東風,南方都市報和奧一網,開通大型民意溝通欄目——“捎給汪洋書記的話”,至今累計有超過500萬人次瀏覽,網民建言發帖近2萬條。拳拳民意,諄諄厚望。今年春節前后,南方都市報和奧一網特邀10位知名網民和學者,汲取眾多網民智慧草成10篇“拍磚”雄文,建言廣東思想解放,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拉“政治家常”,反響熱烈。南方都市報實時介入,編輯出版《嶺南南十拍》特刊,震動海內外,在廣東省新一輪思想大解放運動中意外成就一段佳話,成為南粵大地解放思想的一個符號和象征,預示著一種優秀的、健康的、有生命力的網絡文化的勃興。
作為一種政治文明,“嶺南十拍”開辟了一種謙遜的、寬容的、開明的政治風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構筑民意表達平臺,創新政務公開載體,及時了解輿情,促進科學決策,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施政亮點和習慣。在“嶺南十拍”推出之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通過省內主要網站發布了《致廣東網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網民拜年。可以說正是有他們的熱情邀約,才有10位網民和學者的大膽“拍磚”。網絡的開放性便于大眾直接參與,也更能真實而直接地反映民情民意。在中國政治民生化大趨勢下,重視網絡也是關注民生的重要方式,和下基層一樣,容易聽到真話,明察實情。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社會架構下的官民溝通壁壘,使官民之間的直接對話和平等溝通成為可能。即使是那些曾經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的人也漸漸相信,與其把互聯網視為挑戰,不如順勢而為,使其變成可以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一次機遇。
《賬簿中國》
伯格斯坦等著
中國發展出版社
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將是21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國將如何發展,對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未知。為厘清這些關鍵問題,美國兩個著名智庫發起一個歷時多年的研究項目,本書即為最新成果。
《歷史的拐點》
馬立誠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本書的13個精彩故事,懸念迭起,驚心動魄,扇面般展開了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3次改革進程,并且把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和西方同一時期的改革對照起來加以比較。這一主題,在當前的“歷史熱”中獨樹一幟。
《執政者》
大木著
作家出版社
有人說他是酷吏,有人說他是青天;有人說他大搞政績工程,有人說他顛覆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思路;有人怒斥他“胡鬧”,有人鼓勵他“大膽地試”!主人公裘耀和以大刀闊斧的個性,與現行體制及傳統觀念碰撞,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