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我每到一地,就有人問:怎么看少年寫作?中學生出書好不好?我們出版了《美文》少年版以后,問這樣問題的人就更多了。
到底有多少中學生在搞文學創(chuàng)作,沒有人做詳細統(tǒng)計,也很難統(tǒng)計。我想,一般的寫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們的學生從一入學起就開始寫作文,但這畢竟還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只能說是一種語言訓練。我們辦《美文》(少年版)的初衷,也不是要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作家,而是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母語。人們之所以覺得現(xiàn)在“少年出書熱”,其實并不熱,只不過我們是個文學的國度,大家對出書比較看重,所以一個學生出書,媒體馬上就關注,似乎少年寫作就多。其實,我們國家這么多的學生,一年出書的能有多少?有好多學生在數(shù)學的、物理的方面也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宣傳的少,大家似乎就不覺得熱。這就如同每年的諾貝爾獎,大家熟悉的多是文學獲獎得者,其他獎項反倒陌生。
但現(xiàn)在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中學生確實在增多,我想一個原因可能和電腦有關。現(xiàn)在許多家庭都有了電腦,許多學生從小就在網(wǎng)上交流,所以使用語言的水平普遍有了提高,而且上發(fā)表也很容易,這就很方便地把學生的日常寫作引導進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所以,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很多寫作新人,以前我們根本不認識,現(xiàn)在突然冒出來,讓我們很吃驚。
由于辦了《美文》的少年版,對學生的寫作就逐漸有了了解。學生的作品都給我很多啟發(fā),我從學生的作品中能吸收到不少新鮮的東西,也逐漸知道學生寫作在追求什么樣的文風。有些學生的作品一看,大概知道他們在學韓寒或者安妮寶貝。我想提醒同學們的是,如果真要寫好作文或者從事寫作,重要的一點是要逐步打破時尚的文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風,比如我們讀中學的那個時代,就引用領袖語錄,名人警句,最后對主題進行拔高,這是當時的八股。今天的學生寫作也存在一些新的八股,我就知道高考作文開頭要點題,中間要認證,結尾要回到主題。而學生在網(wǎng)上的寫作又有許多流行的語匯。初學寫作的人,總是愛使用很多成語,使用流行的語言,似乎害怕自己不知道這些知識。但是走上寫作道路以后,各種流行的成語就很少用了。因為這些成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jīng)僵化枯萎了,沒有個性了。要形成自己的寫作特點,就要使用自己的語言,就要寫自己的真實體驗,而要很好表達自己的體驗,當然就要多讀書。我只讀過兩年中學,也沒讀過高中,我父親當年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后,我就被迫輟學了,父親在學校常常被批斗,我是沒法上學的。那個時候,學校中也沒有學習的風氣,大批有學識的老師都被批斗著,“知識越多越反動”是當時很流行的一句話。那個時候書很少,閱讀的面很窄。這當然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我逮住一本書可能看很多遍,就能吃得很透。缺點是讀得少,見識也少。我們現(xiàn)在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需要讀很多書,這就需要鑒別和選擇。但是我還是主張同學們多讀書,特別是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語文被限制得很死,看其它書被認為是讀閑書,對學習是沒有用的。但是,一個學生只靠語文課本上的閱讀量要學好語文,是無論如何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