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以來,奶制品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在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中,三鹿、伊利、蒙牛等二十幾家知名家公司的產品,均榜上有名。隨著名單的公布,這些企業通過多年努力在人民心目中建立起來的信譽,幾乎被徹底摧毀。超市貨架上,原本暢銷的乳制品區,現在冷冷清清,成為最少被人光顧的區域,這樣的情形,看了之后讓人難免心寒。
中國人的乳制品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國際標準水平。在2D07年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大幅度提高了乳制品的攝入標準,目的就是讓人們提高對于乳制品的重視。然而,三聚氰胺事件的發生,讓人們對于乳制品的熱情跌倒了谷底。雖然絕大多數因為喝奶粉而導致患上腎結石的兒童都可以康復,但是對于他們的父母來說,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輕易就能過去的。因為,三聚氰胺不是本應添加在乳制品中的正當添加劑,這種行為,無異于給孩子投毒。這樣的事情,誰能忘記?
有些企業很委屈,覺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三聚氰胺是在奶源中添加的,他們也完全不知情。然而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應該負起應有的責任。毫無疑問的是,最大的受害者,仍然是普通消費者。他們的每一次購買行為,都是對于商品的一次信賴與肯定。消費者尊重名牌的價值,愿意花更多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這次事件,狠狠地傷了他們的心。這種感情,也許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復原,也許永遠不會。
在國外,曾有過多次因產品出現問題而最終導致公司倒閉的事例。這便說明,在消費者中建立起信任感,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顛覆這種信任,只要一次。一次不良記錄,足以抵消以前付出的所有努力。因為食品安全事件,是要以人的生命作為代價的。
衷心地希望這樣的事件不要再發生了。因為消費者的信任,不能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