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輻照食品,許多人會覺得很陌生。其實它廣泛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例如脫水蔬菜、方便面調料、真空包裝的熟肉制品、保健飲料、化妝品、中西藥、衛生用品、土特產品等,很多都經過了輻照處理。只是它們大多處在“隱蔽”狀態,沒有明告消費者而已。
所謂輻照食品,就是利用放射性鈷的伽瑪射線、X射線或高能量的電子束等穿透食物,使其中的水分和各種營養物質發生電離作用,以抑制蔬菜的萌芽,并能消毒、殺蟲和防止霉變,利于食品長期保鮮。目前,輻照技術已被全世界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衛生材料的保質及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等方面。用輻照辦法處理過的肉類食品,其致病性微生物如霉菌、大腸桿菌、芽胞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可全部被殺死。保存期可長達一年。土豆、洋蔥、大蒜、姜、胡蘿卜和紅薯等根莖類蔬菜經輻照后,能避免發芽變質;辣椒、茄子、黃瓜、蒜苗、豆角、白菜等蔬菜經輻照后,可抑制腐爛,延長貯藏期;對板栗、香蕉、草莓、荔枝、柑橘、梨子、橙子進行輻照,可延長其成熟過程,便于長時保鮮和長途運輸;對一些中藥材和保健食品、脫水蔬菜、方便面調料等實施輻照,可防止細菌傳播和變質。
與傳統的消毒滅菌方式相比,輻照具有不使商品升溫、滅菌徹底且不受物品包裝和形態的限制,不損害物品的外觀品質和內在特性,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應用范圍廣、節約能源和不污染環境等優勢。
那么,經過輻照后的食品和用品是否具有放射性,是否會產生致癌物質,在殺死各類細菌的同時是否會大量破壞食品中的重要維生素呢?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研究證明,依照其所使用的放射線的種類及其劑最,不會也不可能產生額外的感應放射性;其放射性也并不比對一般人的牙齒進行X光拍照時的放射性強。因此,輻照本身或輻照食品會變成輻照源并傷害消費者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輻照食品在輻照過程中形成的游離基同其它食物分子(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化合形成的輻射分解產物,并非輻照過的食品所特有,在燒、煮、巴氏滅菌和罐裝食品中都會產生非常相似的分子,因此不必大驚小怪。至于輻照會大量破壞維生素的問題,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許可標準而輻照過的雞和豬肉,其維生素B1的損失均低于燒煮所致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