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獨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接觸與思考,深深感到,當今的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六不懂”。
一、不懂讓孩子吃“獨食”的危害
不少父母為了表示對孩子的疼愛,或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將所有好吃的、有營養的食品全都讓孩子獨吞。孩子吃慣了獨食,必將會影響人格品質的建構,養成任性霸道、自私殘忍、缺乏愛心、情感冷漠的個性,使孩子無法融入社會、四處碰壁、喪失自信和生活的樂趣,甚至引發悲劇。
作為父母,必須要深刻認識非理智地疼愛孩子的危害性。明智的父母每次都應該與孩子一同分享食品,哪怕是少得不能再少的食品,如一塊餅干或一塊糖等,也要掰開幾小塊,與孩子共同分享,絕不能讓孩子獨吞獨攬。在這個問題上,父母的心一定要“硬”。只有科學理智地疼愛孩子,孩子長大后才會有愛心和同情心,才會知道與他人一同分享快樂和幸福,才會在每次吃東西時習慣性地將食品分成每人一份,才會建構起完善和優秀的人格。
二、不懂家庭教育應該“少言多行”
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少言多行”,可是眼下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大多犯有“言多行少”的毛病,導致家庭教育事與愿違,收效甚微。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不斷訓練、鞏固的過程,企望一天兩天就把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好是不現實的。如果父母成天在家里罵罵咧咧、嘮叨沒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對父母的謾罵、數落已經習以為常,產生了感覺的適應性,就如病人產生了“耐藥性”一樣,最終盡管父母的罵聲一天比一天高,但孩子仍然是“鹽油不進,刀槍不入”。
教育孩子,適當的說教是必要的,但不能濫用。否則,盡管是父母的肺腑之言,但最終還是事與愿違。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身教重于言教的,用父母的模范人格和建立在尊重熱愛基礎上的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三、不懂“百依百順”是家庭教育的大忌
現在,有些父母簡直就是孩子的“仆人”和“丫環”,對孩子關心得過于周到和細致,從而影響了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如孩子做作業時,父母緊緊陪伴左右,隨時聽從孩子的差遣,在整個做作業的過程中,孩子是接連不斷地向父母發號施令,指手畫腳,父母是馬不停蹄地為其忙這忙那,三四十分鐘下來,父母常常被折騰得頭暈腦漲,筋疲力盡。
如此的家教方法著實令人感到可笑,這也是當今社會青少年一代獨立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關心得過于周到和細致,剝奪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及學習習慣鍛煉和養成的機會。這樣下去,只能將孩子鑄造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離開父母就寸步難行的畸形人。要想把孩子培養成既會學習又會生活的優秀的社會公民,父母必須要轉變自己的家教思想和觀念,尤其是家教方法和手段,要真正懂得“百依百順”是家庭教育的大忌。應該多讓孩子去經歷和品嘗挫折和磨難,以便他們長大后不被生活的風浪所擊倒。
四、不懂知識不等于智力
現在很多父母對知識與智力缺乏足夠的認識,誤將知識當智力的現象十分普遍和嚴重。如片面追求子女的學業高分,或者在孩子還只有兩三歲時,就盲目教孩子認字數數背書等,以為孩子知識多了,人就聰明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強了,就萬事大吉了。最終卻將孩子培養成了高分低能的廢物。
要想孩子智力水平高,父母不能只讓孩子去死記硬背那些書本知識,而應讓孩子多到大自然和真實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去積累和豐富感性經驗,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現象多引導孩子舉一反三,從而達到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目的。如父母引導孩子認識了春天——春天是草木蔭發的季節,且雨水多,天氣變幻莫測,氣溫忽高忽低等之后,就應該向孩子提出一些與春天有關的問題,如:為什么農民伯伯總喜歡在春天播種,而不在冬天播種?在春天里,我們如果出遠門要帶些什么東西?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什么?平時穿衣服要注意什么?這才是豐富孩子知識、提高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徑。
五、不懂家庭教育是“且慢”的藝術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忽視了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那就是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過于心直口快。如孩子問父母:“是太陽大,還是地球大?”孩子的話音未落,父母就立即不假思索地答道:“太陽大。”孩子問父母:“梅花是冬天開花還是秋天開花?”孩子的話音未落,父母就立即不假思索地答道:“冬天開花”。
長此以往,會使孩子養成一看題目不經任何思考馬上就問父母的習慣,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影響了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自然也就影響了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理智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提問時,會采用“且慢”的藝術,先不急著告訴孩子答案是怎樣怎樣的,而是這樣回答孩子:“這個問題的答案爸(媽)一時想不起來了,你可以先看看教材,翻翻資料,看能否找到答案。”驅使孩子通過找資料、看教材等途徑尋找問題的答案,有助于孩子獨立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形成。
六、不懂如何給孩子零用錢
不少父母因為孩子天天討要零用錢傷透了腦筋,不給的話,孩子就糾纏不休,就以不上學、不吃飯來要挾。其實,這些父母根本不必如此。如果孩子真的因父母沒給零用錢而不肯上學,父母多次說教無效時,完全可以采用饑餓法(餓孩子一餐)、冷漠法(對孩子不理不睬)、勞動法(安排一些家務勞動要孩子做)等辦法教育孩子。
當然,適當地給孩子一些不對孩子的品德、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的零用錢也不是壞事。如可以將孩子的零用錢改成“好孩子獎勵金”,即父母給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段里表現好,沒有違背約定的要求,就可以獎勵孩子少量的零用錢。如果沒有到規定期限違背了約定的要求,就要重新開始計算日期,之前的時間就作廢了,使零用錢發揮出它真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