鲊是我國古代的傳統名菜。初名鰱,多以鯉魚、青魚為原料,經過切片、鹽腌。然后再將腌過的魚片與米飯、調料拌和,鋪入容器中,密封若干天而成??梢岳涫?。也可以加熱后食用。原料除魚之外,一些禽鳥、家畜、蔬菜也可以制鮮。方法略有變化。
鲊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吨芏Y》鄭玄注中曾提到荊州的鯪魚,鮭同鲊?!稜栄拧分杏浻絮T,古代學者也有解釋為鰱的。說明制鲊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順便提一句,魚醬在我國古代稱為醢,泛指肉醬。而在日本則只稱鳥獸肉醬為“醢”,魚醬則專用一個漢字——“魚旨”。日文中借用的漢字“醉”,是指將魚肉、鹽和米飯腌在一起的壽司。
有趣的是,在天津有句方言叫做“瞎摸?!保侵刚f話“水分大,辦事沒把握的人”。據筆者考證,此方言應是從徽方言“蝦米醢”轉來,指那人的腦子是一團糊涂糨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鲊已經十分流行,品種激增,如在《齊民要術》中就收有裹蚱、蒲鲊、長沙蒲鲊、夏月魚鲊、干魚鲊、豬肉鲊等八種鮮。如夏月魚鲊,則記有制法為:“魚切成片,加鹽腌,拌米飯、酒、橘皮、姜絲、茱萸成糝,把魚片和糝層鋪于容器中腌成。”
隋唐時期,出現了太湖鯉魚腴鲊、野豬肉鲊、蘆菔鲊等品種。
宋元時期,鲊的品種更多,如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六“犯鲊”中就記有13種鲊的名稱。宋代《吳氏中饋錄》中記有肉鲊、黃雀鲊、蟶鲊、胡蘿卜鲊等品種。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有海棠魚乍、羊肉旋鲊、玉鉤鲊、清涼蝦鲊等品種。說起鲊來,宋代的老饕蘇東坡還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吃魚鲊故事。
蘇東坡是位才子,在宋代的官場上,總是與當權者的意見相左。他在知湖州(今浙江吳興)的時候,“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就寫點詩托諷,自認為還“有補于國”。結果被御史李定、舒童、何正臣告了御狀,被“逮赴臺獄”,關進了大牢。當時,蘇東坡剛剛四十出頭。他進牢后。只有長子蘇邁守在身邊。他就與蘇邁約好,到探監的時候,以送菜和肉為暗號,表明沒有什么事;若是有兇信,則改送魚。當時蘇邁手底下沒錢了,想到別的地方借點錢。離開時,委托親戚幫忙,給他父親送些吃的去。但蘇邁忘了交代不能送魚,而親戚又知道蘇軾愛吃魚鲊,便送了些魚鲊去。蘇軾見了魚鲊,嚇了一跳,自度不免加罪。性命難保。便提筆寫了詩請獄吏轉給他的兄弟蘇轍。其中一首有“柏臺霜氣夜凄凄,風動瑯珰月向低。夢繞云山心似鹿?;觑w湯火命如雞”之句,言語悲愴,令人心酸。獄吏哪敢轉送這兩首詩呢,結果詩競傳到了宋神宗那里。神宗皇帝趙頊對蘇軾的詩本來就很看重,見了這兩首凄慘的訣別詩,心生憐憫,決定寬釋。要不是錯送了魚鮮,蘇軾還得多坐幾天班房呢,這也算得上是愛吃魚鲊而因禍得福吧!
北宋周輝的《清波別志》還記載了名菜“東華鲊”的故事。據說當年東京(今開封)宮城東華門外的市場上有何、吳兩家的魚魚乍。十數塊為一把,號稱“把鲊”。聞名天下。制法是:“取鯉魚肉片腌味,搌掙水分。將花椒、桂皮、酒糟、蔥絲、姜絲、鹽一起拌成粥狀,放魚片拌勻;裝入瓷壇內,用荷葉密封悶腌3~5天。將魚片取出后,用料酒、清水各半放在一起把帶糟的魚片洗凈,再用桂皮末、姜絲、蔥絲、少許鹽、胡椒粉拌勻,再用新鮮荷葉包成小包,上籠蒸透。取出。食用可熱可涼。”對手“把鮮”,有許多文人學士賦詩稱贊,夸為珍珠。梅圣俞曾有“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鮮,荷香開新苞。玉臠識舊把”之句,極為珍重。
在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記有玉版鲊、貢御鲊、省力鲊、鵝鲊、菱白鲊、蒲筍鲊等14個鲊的品種。“貢御鲊”的制作就比較復雜了:“先將鯉魚切片加酒、鹽腌一夜去鹵。入姜、橘絲、川椒、蒔蘿、茴香、紅曲、蔥絲、粳皮飯、鹽、酒拌勻,入磁器收貯。用箬葉蓋器口,用竹片卡緊。待器中鹵出倒去,另加熟油?!庇秩纭包S雀鲊”(又名披錦鲊)的制法:“黃雀治凈,酒洗。拭干;用麥黃、紅曲、鹽、花椒、蔥絲拌和;然后一層黃雀加一層調料地鋪入壇中腌制:中途須倒掉腌出的鹵子,另加酒浸。密封?!?/p>
到了明清時代,魚乍的品種依然不少。明代《飲饌服食箋》中記有湖廣魚鲊的制法:“鯉魚凈肉切丁香塊,加酒、鹽腌10天左右,然后取出洗凈、壓干。再把魚塊加川椒、砂仁、茴香、紅豆、甘草末、麻油、蔥白、炒米粉、炒紅曲粉拌勻,納入壇中壓緊實。約10天可食。”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食經》中對魚鲊亦有評論:“魚鲊味甘成,性平。諸魚皆可做鲊。多食難化,發瘡疥,防雜發害人。生鲊損人,食之動脾胃。同胡荽、同葵菜、同豆藿、同麥醬、同綠豆、同蒜食。并令消渴及霍亂。無鱗魚鮮,尤不益人?!贝送猓宕煲妥稹娥B小靈》等書中均有記載,但技術上無太多的發展。在湖北、湖南、云南、貴州、四川一帶的部分地區,至今仍有食鮮的習慣。
從古至今奇特的葷素鲊菜為數不少。從原料上分,葷料魚乍菜有豬肉鲊、魚鲊、鵝鲊、蟶鲊、黃雀鲊、鱘鲊、玉版鲊、羊肉鲊等。以素料制作的如蘆菔魚鲊、紫鲊、含風鲊、筍鲊、藕梢鲊、胡蘿卜鲊、茭白鲊。按烹調方法和調味方法分,如海蜇鲊、大魚鲊、鮮鰉鲊、筋子鲊、寸金鲊、鱸鲊、蛤蜊鲊、柳葉鲊、馴鲊、荷包旋鲊、三和鲊、切鲊、桃花鲊、雪團鲊、春子鲊、巴鲊、玉板鲊、披綿鲊、金溪鲊、逡巡鲊、海棠鲊等,可謂洋洋大觀。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特色鮮菜也不少。如傣族的“鮮什錦”:“將豬的肉、肚、舌、心、肺、肝、腸、排骨氽后改刀,與米面、姜、白糖等調料拌和入罐,腌制出酸味時,入碗蒸熟即成?!?/p>
傈僳族有排骨魚乍:“豬小排骨洗凈,剁丁,入腌臘肉的缸底。上用臘肉覆蓋,入味后取出臘肉。下包谷面、草果、大料、茴香籽、酒、糖拌勻,再腌即成。食時可炒可蒸?!?/p>
白族有豬肝魚乍:“冬季宰豬,取其腸、肚、肝、排骨、肺,洗凈,入鍋煮變色時切絲(塊),加入料酒、香辣調料,置于腌肉缸底,15天后。裝罐續腌。食時,入碗蒸熟即成?!?/p>
此外。拉祜族有血魚乍,彝族還有楊武骨鲊,傣族還有酸魚鲊,布朗族還有血鲊肉,土家族還有鲊燈籠椒等等魚乍菜。
古代制鲊菜,要數粵人做得最為驚人,可以放置十年不壞。《嶺外代答》中記:“南人以魚為鮮,有十年不壞者。其法,以笤及鹽、面雜漬,盛之以甕。甕口周為水池,覆之以碗,封之以水。水耗則續,如是固不透風,蚱數年?!边@種制鮮和保藏鲊的方法,有點類似做泡菜。
鲊在腌制過程中,由于米飯中混入乳酸菌,乳酸菌發酵,進而產生乳酸和其他一些物質,滲入魚片中,既可防止魚片腐敗,又能使其產生特殊風味,成為一種風味食品,受到人們喜愛。
筆者所在的天津漢沽有一種特色食品叫做“八大權”。什么是“八大權”呢?就是:“權凈腸洚梭魚、權魚此魚、權麻線、權麻蛤、權白蝦、權虎頭魚、權螞蚨、權海黏魚。”盡管漢沽的“八大權”和很多地區用鹽和曲、米面腌制魚的用料和方法不同,但筆者認為,“八大權”也是鲊的一種,而且“鲊”和“權”之間還有著音變的傳承關系。
鲊菜傳承到現代,品種不斷創新。素料的、葷料的、葷素結合的,花樣翻新不少。制作方法也不僅僅限于蒸,還使用了炸、炒、燉等法。比如一些地區有清燉魚乍肉一菜:用鮮豬筒子骨、母雞肉、墨魚,在陶鼎中熬湯。取豬小肚用鹽揉洗兩次,后以酒精涂抹,再后浸凈,清除油筋;選豬腿肉,以八瘦二肥之比入選切片,用醬油腌。加入炒過的米面、鹽、花椒、白胡椒、白糖、麻油,拌和均勻成鮮。然后,將鮮肉料灌入豬小肚內,用針縫密,以不進水為度。再將鲊肉小肚放進鼎鍋湯里燉。燉時,勿使漏氣。待鲊肉熟了,取出放盤。另用一碗舀湯,碗中放焯好了的時令蔬菜。同時,備一把小刀,供食客切小肚;備數小碟,碟中裝油酥豆瓣和醬油等調料供蘸食。這是古老鲊菜的一種現代化的改革。
鲊菜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食品,它能夠千百年來傳承下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廣,一定有其生存發展的道理。但是,鮮食在制作的過程中要使用很多的鹽,會產生亞硝酸鹽。如果食用過量,亞硝酸鹽不斷增加。在一定的情況下,亞硝酸鹽會在胃內變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同時,攝入過量的鹽也會導致高血壓等病,損害人體健康。
專家建議:在吃腌制品時??赏瑫r吃深色綠葉蔬菜,喝綠茶,可降低腌制品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抑制它轉變為致癌物質;適時適量吃水果,以獲得豐富的維生素C。
鲊菜是我國傳統菜品中的一枝奇葩。如何使其在現代飲食生活中,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安全、營養、健康的美食理念。是我們的一個新的課題。
(下期預告:醪醉心房說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