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多以男性為主,畢竟男性本身就是心臟病的高危人群,但研究發現,美國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女性約為乳腺癌的11倍,心臟疾病已成為女性的頭號殺手。近年來,女性心臟病問題逐漸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重視。
因為女性心臟病不僅癥狀與男性不同,連評估、診斷、用藥都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也使得女性容易被忽略、誤診,導致許多人不知自己有心臟病,待發現后為時已晚。
男女心臟病癥狀各不同
臨床發現,男性心臟病的典型癥狀包括胸悶、胸痛、手臂疼痛、氣喘、盜汗,而65%的女性患者表現為非典型癥狀,如惡心、嘔吐、牙痛、頭痛、暈眩、失眠、極度疲倦、食欲不振、焦慮、消化不良、呼吸急促、走路易喘等。
因為癥狀不典型,往往有一些女性心臟病癥狀會被當成更年期綜合征或者慢性疲勞綜合征而被忽視。為此專家提醒,女性平時要多關注自己的健康,出現異于平常的癥狀時(如從未有過的劇烈頭痛等)。就必須找醫生檢查。
心臟病的疼痛屬于內臟的轉移痛,下顎、手臂內側、上背、肚臍以上的部位疼痛都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表現。曾有位53歲的女性因牙痛不已就醫,起初牙醫診斷為牙周病,下排牙齒幾乎拔光,但仍無法止痛,最后到大醫院才檢查出自己患的是冠心病。對中老年女性而言,除了疼痛部位甚廣外,疼痛的時間持續幾分鐘者,就很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男女評估指標與診斷均不同
運動心電圖是評估心臟病的常用方法,然而國外研究發現,運動心電圖對男性準確度高達90%,但對女性的準確度卻不到50%。
專家認為,造成準確度差的原因很多,如有些女性因為荷爾蒙起伏大(避孕藥、月經周期或雌激素影響心肌細胞的作用),使得心電圖易出現變化;此外還與女性乳房大小、形狀有關,從而影響心電圖判讀。值得注意的是,心導管檢查往往也出現性別差異。大部分心臟病發作是因為冠狀動脈硬化而發生心肌梗塞。進行心導管檢查時可明顯看出。但研究發現。女性因梗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比率較低,而發生心臟微小血管病變的幾率較高,例如微小血管痙攣以及斑塊產生。血管造影檢查的是大血管,不容易發現微小血管病變的情況。
因為癥狀不典型,很多女性心臟病無法被及早診斷。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齡、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如果女性朋友知道自己屬于高危人群,可主動提醒醫生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女性預防心臟病能否服用阿司匹林
在2007美國心臟學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阿司匹林對于二次預防心臟病發作(避免復發),尤其有過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等的高危人群,不論男女都有預防效果,劑量為81~324毫克。然而專家們也指出,如果是初次預防(從未得病,希望能預防發生),男性吃阿司匹林可預防中風和心臟病,但女性只能預防中風,無法預防心臟病,尤其是65歲以下女性,不建議使用。
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刺激消化道,影響凝血功能,一旦合并腦出血或胃出血,狀況則更加嚴重。
除了阿司匹林,不少更年期女性還面臨雌激素補充的困擾。女性停經后因為缺少雌激素的保護,血脂開始發生變化,總膽固醇上升,高血壓與胰島素阻抗性也相對增加。但研究發現,雌激素補充療法不但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還會提高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更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高血壓與女性心臟病
糖尿病對女性心臟病的危險程度要大于男性。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有糖尿病的男性得冠心病的風險是沒有糖尿病男性的兩倍,有糖尿病的女性得冠心病的風險則是沒有糖尿病女性的四倍。因此,如果中年女性有糖尿病,即使癥狀不典型,也要提高對心臟病的警惕。
至于高血壓,對女性影響更大。研究發現,女性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在60歲以上年齡組,女性已經超過男性,而亞洲地區比其他地區更加嚴重,女性高血壓患者是男性的兩倍多。因此,控制血壓已成為當務之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每降低2毫米汞柱的收縮壓,心臟病的死亡率可降低7%。中風死亡率降低10%。通過平衡膳食、加強運動、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等方式,能有效降低高血壓,進而減少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