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是我國長江流域城鄉居民普遍喜食的貝殼類的小水產,在江、河、湖、塘、水田、沼澤等地方均有它的身影。俗話說:三月田螺滿肚仔,入秋田螺最肥美。田螺一般在春夏之間交配,六月后產仔期過,田螺就肥大起來。所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在中秋前后都要爭相品嘗別有風味的田螺肉。
田螺肉豐腴紅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肴,又是街頭攤家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可紅燒、汆湯等,深受食客的喜愛。田螺之所以成為風味美食,不僅在于其肉質鮮美細嫩,而且還在于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研究發現,田螺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田螺素有“盤中明珠”之美譽,一經巧手烹飪,即能成為席上珍品。廣州一些酒家已將“炒田螺”列為席上佳肴。廣東人吃田螺,選個體適中的田螺,烹調時加以紫蘇葉、蒜頭,吃起來肉質嫩滑,成中帶鮮,香氣滿口。湖南、四川等地的人愛吃“辣炒田螺”。“糟田螺”是上海有名的風味小吃,烹調秘訣在于,烹制時除放入火腿、姜、八角茴香、白糖外,還加糟鹵。江蘇無錫的“大田螺塞肉”,是把田螺肉和豬肉一起剁茸,調味后塞入螺殼,蒸好后取殼挖肉,吃起來別具風味。
田螺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目赤腫痛、尿閉、痔瘡、黃疸等疾病。螺殼也可以入藥,有散結、斂瘡、止痛等功效,主治濕疹、胃痛及小兒驚風等癥。
但需要注意的是。田螺是很多寄生蟲的宿主或中間宿主,如果烹飪不當,很容易使人感染寄生蟲而患病。所以,在食用田螺時,一定要煮熟燒透,烹飪時間應在10分鐘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
下面介紹田螺食療方三則。
田螺粥
原料:大田螺10-15只,粳米60克,植物油、鹽、味精、蔥、姜、酒適量。
做法:大田螺用清水漂養1—2天,勤換水,并滴入幾滴植物油,以除去螺肉內的污穢之物。用針或竹簽挑出螺肉,剪去螺尾,然后加鹽、味精、蔥、姜、酒等調料適量,拌好備用。粳米加適量水入鍋煮粥,至米粥沸騰時加入調好備用的螺肉,煮熟食用。
功效:適用于手腳水腫。
雞骨草煲田螺
原料:田螺400-500克,雞骨草50-60克。
做法:田螺用清水漂養1—2天,去除螺肉污物。把田螺硬殼的后部用剪刀剪掉,然后與雞骨草一起煮湯飲服,并食螺肉。
功效:適用于早期肝硬化及膀胱濕熱引起的小便刺痛等疾患。
酒汁田螺肉
原料:大田螺500克,黃酒100克,白沙糖60克。
做法:田螺用清水凈養2天,然后去殼取肉,放入鍋內炒一下,再加入黃酒,用文火煎煮至一大碗,加入白糖后連肉服食,1次吃完。連吃2~3次。
功效:適用于黃胖、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