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名字很多,古人稱芰、角菱、菱芰,中醫典籍里稱其為“芰實”,各地又稱菱實、紅菱、水菱、菱果,最有意思的是,因為它嘗起來與栗子滋味類似,所以東西方都曾稱它做“水栗子”(Water Chestnut)。菱角是典型的季節性食品,每年大約在過了“立秋”之后成熟,盛產期是9-11月。因此,每到秋高氣爽的時節,采菱人在水塘中采摘紅菱是不少人心中極富江南詩意的畫面。
據說在距今約三千年前的周朝,菱角就是祭祀典禮上的重要食品了。幾千年來,采菱人劃著扁舟、跟著水雉、在荷塘里悠游。彎腰采集的東西已不是菱角了。而是采集著一種氣氛、一份風雅、一段古典的文化!“采菱”,樂府清商曲名(又稱《采菱歌》、《采菱曲》),還有采菱人的吟唱,都述說著“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村西日斜……”的共同記憶,吟詠著“碧花菱角滿潭秋”的美景。
菱角可糧可果,是秋季的健康美食,它不但營養豐富,還有許多抗病功效呢。
1、耐饑餓且輕身
過往先民食物取得不易,他們發現水塘中的菱角好生好養且營養豐富,可以用來替代谷類食物,還很耐饑。研究發現,每100克菱角中,含有蛋白質4.5克,糖類21.4克。《本草綱目》中說:“菱角安中補五臟,不饑輕身?!币馑际浅粤饨菍ξ迮K有溫和的滋補效果。不過,菱角不宜多吃,多食會令人腹脹。
2、補中氣厚腸胃
在充饑之余,現代人標榜的是菱角的養生效果。菱角中含有豐富的尼克酸、核黃素、鈣、磷、鉀、鐵等營養物質。尤其重要的是菱角有益腸胃,可預防及治療慢性腹瀉、胃潰瘍,尤其適合體質虛弱的老人與成長中的孩子。
3、清暑熱解酒毒
中醫認為,熟菱角性味甘平,容易消化吸收,入胃及大腸經,可以幫助消毒、解熱,甚至除煩。清朝《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菱角生食可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熟食安中、補臟及解毒。”《本草備要》也提到菱角“瀉熱解暑、止渴”。
4、促進創口愈合,緩解疼痛
菱角殼和菱葉也是中藥材。把菱角殼烤焦再磨成粉,因為其中所含的天然單寧酸成分能收斂傷口,所以外敷可治療痔瘡出血及病毒性疣等。菱角燉牛肉,可以輔助治療神經痛、頭痛、關節痛、腰腿痛等。
5、抗癌
研究發現,菱角的醇浸出液有抗癌功效。據說日本有以菱角為主要成分的漢方制劑已應用于臨床,作為胃癌的輔助治療,對治療肝癌晚期的腹水、食道癌、乳腺癌、宮頸癌等也有助益。我國民間也有以菱角50-100克、薏苡仁50克的比例來煎湯服用以治療癌癥的偏方。
除了以上功效,菱角還有利尿、通乳的作用。
下面就向您介紹幾款菱角食療方。
菱角紅棗湯
材料:菱角肉200克,紅棗(去核)10克,花生仁30克,紅糖適量。
做法:菱角、紅棗、花生洗凈,加水,煮沸半小時后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功效:助消化、調脾胃、益氣養血。對體虛老人、脾胃虛寒的產婦和貧血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菱角花菇
材料:去蒂浸軟的小花菇10只,雞湯一碗,去殼菱角肉300克,鹽、糖、醬油、淀粉、黃酒各適量。
做法:
1、花菇倒入雞湯中,加入鹽、糖、醬油、黃酒。
2、水滾后加蓋用小火燜3分鐘,加入去殼菱角肉后再燜8分鐘。
3、用少許淀粉勾薄芡即可食用。
菱角粥
材料:粳米50克,生菱角肉50克,枸杞、紅糖各適量。
做法:
1、粳米加適量水煮至半熟。
2、菱角肉搗碎后加入粥內續煮。
3、菱角肉與白米軟爛后撒上少許枸杞,起鍋,可加入紅糖調味。
功效:益胃腸、解內熱。不調味可當主食,也可加些紅糖當甜品食用。
因為菱角可以清熱生津、溫和滋養、清火去燥,特別適合生病的人或消化不良的人食用。但是因為菱角性涼,且生長在水中,外殼易受到姜片蟲的侵染,所以生食一定要洗凈,而且不宜過量,最好煮熟食用。另外,民間的菱角食療方很多,一個“菱角粥”或“菱粉粥”就有很多不同的烹調方法,以上只是列舉幾例提供參考。烹調菱角時可以加入蓮子、山藥等性味相近的食材,相輔相成,效果更好。如果您容易腹脹,則可加入少許陳皮、姜片或佛手柑等,既可調味又可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