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療
食療(食物療法),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在“養”和“治”方面的特性。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
食療文化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周代,就出現了專門掌管飲食營養保健的“食醫”。千百年來,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非常注重飲食,用食療的方法來養生保健。
什么是藥膳
藥膳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藥膳是一種功能性產品,“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具備味美的特點,又將食物賦以藥用,含有藥的功效。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并且能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天性。
食療與藥膳的區別和聯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于把食療、藥膳相提并論。其實呢,二者是有區別的,“食療”屬于普通食品。不加藥物,而藥膳是食物加藥物,是一種含有藥物成分的膳食。但二者之間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均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制作方法相同。“藥膳”是在傳統“食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食物與藥物相結合,二者只因原料有區別,就決定了本質的不同。
食療藥膳分為幾類
食療藥膳按照原料的性質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米面食類:以米、面粉為基本原料,制成的饅頭、面條、米飯、湯圓、包子、餛飩等各種飲食。
2、菜肴類:以肉菜為基本原料,可以制成冷菜、蒸菜、燉菜、炒菜、炸菜、鹵菜等各種食品。
3、粥食類:以米、麥、豆等為基本原料。加入其他成分如枸杞子、山楂、百合等煮成的半流體飲食。
4、糕點類:此類藥膳是按糕點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花樣繁多。如茯苓餅、栗子膏、核桃酥等。
5、湯羹類: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為主。煮、燉、煲而成的較稠厚的湯液。
6、飲料類:將藥物和食物浸泡和壓榨,煎煮或蒸餾制成的一種專供飲用的液體。如山楂汁、秋梨汁、蘿卜汁等。
7、茶類:將藥物直接沖泡而成的液體,如菊花茶、決明子茶、山楂茶等。
8、蜜餞類:以植物的干、鮮果實或果皮為原料,經藥液煎煮后,再加入適量的蜂蜜或白糖而制成。
食療具有諸多優點,不僅簡便實惠,而且行之有效。在平時要注重食療經驗的積累,如夏季多喝綠豆湯防暑敗火,秋天要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C和水分等。這要求在生活中細心周到,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且要持之以恒,因為食療大都是循序漸進,不是即刻見效的。注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了解飲食中的方方面面,合理調配膳食,久而久之,即能達到治病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