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建創新型國家,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08年7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簡稱《科技進步法》)將開始施行。此次修訂后實施的《科技進步法》是推動我國創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法律保障。新法更加突出了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將使科技創新具有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活力。為使讀者更準確了解新法,本刊特別邀請了參與新法“企業技術進步”章節起草的專家張
華勝就新法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進行解讀。
修訂后的《科技進步法》已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設立企業技術進步專章,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此次《科技進步法》的一個亮點,是推進自主創新的重大舉措。
《科技進步法》明確了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第30條規定:國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扶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具體包含了三層含義:首先是要尊重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經驗表明,實現這一目標的突破口在于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實體,同時也是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點。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就是要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才能實現技術創新從科研到商品化的完整過程。其二是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技術創新活動本質上是一個經濟過程,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真正可能堅持市場導向,反映市場需求。企業的市場主體與科技創新主體的雙重地位,使企業能夠根據市場需要,自主確定研究開發課題,擴大科技投入,通過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合作,或者組織企業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攻關,研究開發新產品,實行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進步。其三必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產學研結合是實現企業、高等學校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優勢互補,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組織方式。當前我國科技力量的分布狀況,需要我們大力加強產學研的結合。據統計,我國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僅占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僅占銷售額的0.56%,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我國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技術條件和潛力,同時不斷涌現原始創新成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必須盡快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作用。
《科技進步法》明確了對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實行的優惠政策。《科技進步法》全方位規定促進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的激勵措施,既有對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鼓勵,也有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稅收抵扣等,還有針對不對類型創新企業的稅收優惠。第32條具體規定了國家鼓勵企業從事哪些方面創新活動,包括:設立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同其他企業或者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聯合建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或者以委托等方式開展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培養、吸引和使用科學技術人員;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或者培訓機構聯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吸引高等學校畢業生到企業工作;依法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結合技術創新和職工技能培訓,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活動,設立向公眾開放的普及科學技術的場館或者設施。第33條針對企業研究開發投入方面的激勵涉及了自主創新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國家鼓勵增加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企業自主確立研究開發課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二是對企業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激勵。三是鼓勵企業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同時具體規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可以稅前列支并加計扣除,企業研發設備可以加速折舊。第36條對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也作了具體規定: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生產的企業,投資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投資企業,以及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與科學技術進步有關的其他企業,都可以享受稅收優惠。
《科技進步法》明確了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資金的制度保障。為了促進企業科技進步,除規定人才、科技儀器設備、信息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外,還綜合利用財政和金融手段,為企業技術創新獲得資金提供制度保障。從事新技術開發和推廣新產品,往往面臨極高風險。許多技術創新企業在起步階段急需得到金融機構支持,很多商業性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可能謹慎惜貸。針對這一情況,第34條規定:國家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基金,為企業自主創新與成果產業化貸款提供貼息、擔保;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在其業務范圍內對國家鼓勵的企業自主創新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這一規定充分表明國家對技術創新企業的支持,能夠幫助企業更加順利地從銀行貸款,減輕企業的還貸負擔。僅有國家財政的支持仍不夠,解決創新融資難的問題需要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到技術創新中來。因此第35條規定:國家完善資本市場,建立健全促進自主創新的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推動自身發展;鼓勵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創業投資企業,對企業的創業發展給予支持。
《科技進步法》明確了政府和企業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中的責任。《科技進步法》從制定科學技術規劃、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知識產權方面規定了政府的責任。第31條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與產業發展相關的科學技術計劃,應當體現產業發展的需求;在確定科學技術計劃項目時,應當鼓勵企業參與實施和平等競爭,對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項目,應當鼓勵企業聯合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共同實施。第40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制定產業、財政、能源、環境保護等政策,引導、促使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淘汰技術落后的設備、工藝,停止生產技術落后的產品。第38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企業研究開發所取得的知識產權。《科技進步法》明確了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責任。知識產權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和衡量指標之一,也是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現在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一方面研究投入不足,使得創造知識產權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不了解或不善于利用知識產權規劃,使得運用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不足。對此,第38條第二款號召:企業應當不斷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科技進步法》將創新投入等納入到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范圍。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在自主創新方面理應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第39條規定:應當將企業的創新投入、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成效等情況納入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范圍。《科技進步法》強調了公共研究開發平臺和科學技術中介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的功能。中小企業不僅僅是促進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硅谷等地區的經驗表明,中小科技型企業的蓬勃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撐。為此,第37條規定:國家對公共研究開發平臺和科學技術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給予支持;公共研究開發平臺和科學技術中介服務機構應當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服務。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