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羅毅在日前召開的可持續消費國際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從目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羅毅認為,中央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些都為我國推進可持續消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已經成為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可持續消費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內容和內在動力。政府采購又是建立可持續消費體系的重要切入點。目前政府綠色采購面臨著難得的大好政治機遇。
國家處于消費升級轉型關鍵階段,如果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可持續消費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加,消費層次正在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人們越來越關注商品和服務對環境和自身健康的影響。國際上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3000美元階段消費開始升級轉型。再升高的話,社會將進入生態需求階段。中國現在已經進入這一階段。現在消費者的環境意識和可持續消費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特別是生態紡織品、綠色家裝都已經悄然興起,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市場逐漸形成規模,生態住宅被購房者青睞,綠色汽車正在駛入家庭。因此,可以看出可持續消費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必然需求。
中國的消費形勢目前出現了向大量消費、大量生產、大量廢棄模式的升級和轉型。這正是一些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也是人類社會應該吸取的深刻教訓。因此,如何在消費升級和轉型初期吸取教訓、發揮后發優勢,及早倡導可持續消費模式,實現可持續消費理念的跨越式發展,是現階段中國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和WTO規則對政府實施綠色采購提出要求。特別是目前各國政府都在響應綠色采購號召。中國完成與WTO的全面接軌就需要高度重視和逐步達到國際社會要求。政府采購有助于中國克服綠色壁壘,增強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羅毅表示,中國《政府采購法》對綠色采購有原則性規定,特別是中國政府采購剛剛實行了3年,有關細則和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這也是制定綠色采購方面法規的有利時機。我國在政府實施綠色采購的技術標準、技術支持方面也已經成熟。特別是從2003年來,原國家環保局響應聯合國環發大會的思想,十幾年來批準了將近80多項環境標志標準。還有10多項正在制定。已經有1500多家企業,3萬多個產品獲得了中國環境標志認證,涉及到汽車、建材、紡織、電子產品、日化等行業,形成了1000多億環境標志群體。環境標志產品的特征主要是從環境友好角度充分考慮減少污染,從人體健康、資源節約和再生資源利用、產品的可回收再循環等過程來考慮。特別是建材、家用電器方面的環境標志產品已經成為公眾的首選。中國環境標志實施十幾年來已經很好地配合了國家環境保護的大戰略。特別是在標準方面,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標準與國際國內同類標準的發展基本一致。在認證方面已經基本完成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廣泛開展了國際合作。環境標志認證經過十五年艱難的發展培育和可持續消費市場,促進了綠色技術和清潔生產發展,使綠色采購產品市場具備一定規模,基本滿足政府采購的需求。
目前中國環境標志已經和德國、北歐、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等國家簽訂了互相合作的互認協議。特別是2006年財政部、原環保總局頒布了《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意見》、《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這正是中國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推進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非常重要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