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情商的重要性,情商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培養高中學生的情商,促進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無論是對于學生自身成長還是對社會發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 情商教育 高中 心理健康
一、高中情商教育與開發既重要又迫切
1.情商因素在人生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
情商表現為一種精神狀態、一種人格特征和一種做人處事的道理,情商的培養與開發是對人性的一種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完善。情商高的表現就是眼光遠大,意志堅定,有自信,有自知之明,有自律,有同情心,工作主動投入,有熱情,與人相處和諧友善。因此,在素質教育中,注重對高中學生的情商教育與開發,就是要使高中學生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健康飽滿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合適的情趣動機,完善的情感生活和健全的心理環境。
2.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現狀,呼喚情商教育與智商同步協調
過去,人們更關注孩子的智商。而在考試時,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但考試時卻發揮不理想;與此相反,有些平時學習不太優秀的孩子在考試會發揮很好,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學習成績不優秀,并不是他們的智商存在問題,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乏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協調各種人、事關系的能力,這些是非智力因素的問題。高中學生作為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的高定位使成才的欲望非常強烈,而時代的高速度、快節奏、多變化和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高要求,使高中學生難免產生一些心理沖突和困惑。如何真正把高中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情智并重、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情商教育和開發在學生健康成長、潛能開發、人格塑造與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心理、挫折應對與危機干預、促進全面發展諸方面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此項工作在一些學校得到了推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還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二、高中情商教育的內容
情商教育是為了使高中生具有嶄新的精神面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心理,使高中生成為一個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培養:
1.認識自身情緒,善于控制、調節自己情緒的教育
自我知覺型的學生,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健康的心理,消極情緒一旦出現,能及時察覺、并有效地對其進行控制,在自我感知的基礎上發揮情商的能力;而沉溺型(即聽憑情緒主宰而無力擺脫,常常處于情緒失控狀態)和認可型(即接受認可了自己的情緒,并不打算去改變)的學生卻出現與此相反的情緒。因此,要培養學生成為自我知覺型的人才,即一旦情緒低落決不會沉溺其中。而是努力跳出重圍,能有效地擺脫惡劣情緒的影響;善于克服不愉快的情緒,能學會平息怒火,緩解焦慮,擺脫抑郁,拒絕悲觀,去除苦惱,學會鎮定自若,不讓情緒壓抑注意力;學會分散注意力,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欣賞音樂、外出散步或旅游等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2.面對挫折樂觀自信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的一生當中。挫折與失敗不可避免。高中生要具有抗挫折能力。面對挫折樂觀自信,笑對人生。高中生通過經受挫折,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
三、開展情商教育,提高情商能力
首先,高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態度,與高中生和諧、平等相處,給他們積極表現自我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提高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教師對學生抱消極態度,則會直接抑制學生情商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學生一生的個性發展也具有潛在的、長遠的和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關心熱愛學生,不要用忽視、否定、拒絕、貶低、不公正等方式對待學生。這不僅是高中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也是高中教師應有的自然責任。
其次,高中教師要潛默移化地加強道德品質教育。把道德品質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去,真正實現道德品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逐步取消傳統的、單一的、專門為了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所設的“政治課”,要把道德品質教育融會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滲透德育內容。都應重視學生情商的開發,注重情感人格的培養,牢固樹立教育是培養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灌輸。要以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反對從上面的灌輸;以自由活動,反對外部紀律;以經驗中學習,反對教科書和向教師學習;以獲得為達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各種技能和技巧,反對以訓練的方法獲得那種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以盡量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反對為或多或少的遙遠的未來做準備;以熟悉變動的世界,反對固定不變的目標和教材。
第三,培養自我實現意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挖掘人的潛能。高中教師應明確地告訴學生,任何人都有不同的能力、興趣、優點和缺點。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優點。雖然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著優點,但對待優點的認識卻不盡相同。有的把優點當作進步的新起點,有的卻把優點視為炫耀和驕傲的資本。為了戒除后者這種不良傾向的發生,高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自我加壓,提高自我的期望值,引導和幫助他們進一步認知自我,以現有的成績作為繼續前進的動力,激發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第四,倡導團結協作精神。當代的高中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身上存在許多不利于人際交往的因素,諸如驕傲、自私、散漫等。高中教師要把這些問題滲透到日常活動中去加以解決,如在各種比賽中培養相互協作、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在一些公益活動中培養學生不為名利、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在結對互助活動中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在師生聯誼活動中培養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等等。讓學生學會尊重、寬容和諒解,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學會檢省自己,善于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高中教師是學生情商的“激發者”和“維持者”。因此,也要求高中教師要具備多種能力,如演唱、表演、語言表達能力等。教師自己也要進入角色,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情商發展同教師的情商發展同步,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引導、提高學生情商,促進學生認知的作用。
總之,在高中生人才素質的培養教育模式中,既要強調高中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堅持個性化教學,又要重視高中生的人格發展教育。行為控制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只有重視這種情商的培養教育,把情商培養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才能為新世紀培養出更多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