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舞蹈除了能給青少年帶去健美的體魄,更為重要的是對青少年學生的精神面貌有著較大的改變,舞蹈所表達的高貴情感給人心靈以洗禮。舞蹈與素質教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 中學生 青少年 舞蹈 素質教育
筆者認為,用舞蹈的方式進行素質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對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成為時代的主流,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素質教育更是一種必然。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及載體
1.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的內涵很豐富,素質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人。所以說,素質教育不全是蹦蹦跳跳,不全是輕松活潑,這要根據教育實施的對象展開,同時,我們在借鑒國外經驗時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們要明確素質教育是為整體的教育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光強調素質教育卻忽略了教育教學水平,應該說素質教育與教學或者直白地說對提高升學率并不矛盾。
2.素質教育需要載體。提到素質教育,它就需要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達到對中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目前這個載體主要是音樂課、美術課,而舞蹈這個載體相對來說薄弱一些,這與教育基礎和教育習慣有關,所以從舞蹈作為素質教育載體的角度出發,首先,要培養中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而中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特別注意,重視。因此,教師要去耐心引導,創造條件,讓學生盡量感受舞蹈美的旋律。中學生舞蹈教育是審美的教育,一切美好的事物,會讓人賞心悅目,感到愉快,能滿足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中學生舞蹈的素質教育中,能讓中學生快樂起來,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這就達到了舞蹈作為素質教育一種載體的作用并利用它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舞蹈教育對中學生的作用
1.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生理素質。舞蹈具有強身作用,這在科學界早有定論,具體包括強健骨骼、減低罹患骨質疏松的機會,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大腸癌的機會,增加關節的靈活和柔軟度,減少受傷的機會以及消耗熱量,維持適當的體重,等等。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有些學生的身體有陀背、歪脖子、椎體歪斜等現象,但通過舞蹈的訓練可以糾正由于不良習慣造成的變形,舞蹈的快速和多樣化發展,使舞蹈完全可以滿足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要。
2.舞蹈可以增強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當眾鍛煉的機會,心理素質差,畏懼當眾發言和表現自我。比如,我們經常發現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踴躍發言,通常大多數學生會保持沉默,不敢發言,生怕老師點到自己的名字。這些學生缺乏自信,害怕表達,而通過舞蹈訓練能挖掘人體的美,這種自信會在日常的訓練中一點點的積累起來。因此,進過一段時間學習舞蹈的學生,不再畏懼當眾表現自己,并逐漸培養出一種表現欲望。
3.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學生對藝術的欣賞力,熱愛生活,情感真摯。舞蹈是一門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藝術,這種投入是藝術一種特有的現象,它可以讓你忘記一切的痛苦不安、悲痛不滿和過度興奮,它通過不斷的身體訓練與心靈進行融合,與大自然進行融合,與社會與親情與朋友進行融合,它會讓人更加的熱愛生活,并在生活中保持一種真情實意;同時還能了解感受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舞蹈是一種藝術,觀看和親身體驗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只有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體會舞蹈的魅力。同時,每一種舞蹈都集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只有親身學習,才能真正感受各種舞蹈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意境。比如,少數民族的舞蹈可以讓中學生更好地了解少數民族文化。
三、中學生進行舞蹈素質教育的建議
1.要選擇適合中學生的教材或者說要選擇適合個體的舞蹈
除了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外,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符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1)要根據這個階段的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來施教,在選擇教材時要適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在教學中把所學的舞蹈講給學生聽,幫助學生理解舞蹈的內容,促使學生跳起舞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如舞蹈《風》,讓學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你想想和感受風的形體,把自己當做風來表現,再加上教師形象的講解,學生在跳舞蹈時會覺得很開心,感覺自己就像風一樣。(2)選擇名家名校編輯的舞蹈教材,這些教材都是經過實踐證明,符合中學生實際情況的。(3)音樂的選擇,對于中學生學習舞蹈來說,音樂也是第一課。首先,還是從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節奏開始。在教學中,注意選擇一些形象鮮明、優美熱情、節奏明快的音樂和青少年歌曲。畢竟大部分中學生可能是剛剛開始接觸舞蹈。
2.準確的示范和正確教授動作
舞蹈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來表現思想感情的。因此,在教學中用生動的形象去啟發學生。首先,示范動作要準確,節奏要鮮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如舞蹈《蛇》,老師在示范的時候就要感覺自己像一條游來游去的蛇,在中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學生才會更投入地去表演。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要將講清楚動作的要求、要領。不能只圖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學生新動作時,先讓學生把教過的動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個動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糾正起來就困難多了,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于舞蹈藝術的美感是由舞者心理現象、文化素養集合于他們的身體動作之中體現出來的,如果教師在運用示范法和講授法的時候,缺乏對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表現,或是不能夠由始至終地示范美,并完成引導學生表現美的任務,那么審美過程或審美中介就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削弱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發展。
3.感情是舞蹈的靈魂
中學生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動作而表達不出感情。感情是通過眼睛來表達的。在訓練中,要啟發中學生的內在感情,就要訓練學生的眼睛,讓學生的眼睛隨著老師所指方向移動,能在空間利用假設目標而轉動。舞蹈老師還必須懂得學生舞蹈的創作,才能及時反映學生的思想和情趣。學生舞蹈的動作應形象、直觀,決不能追求難度。要不斷地注意觀察,去捕捉學生動作的造型,并進行提煉,逐步豐富學生的舞蹈語匯,設計學生舞蹈動作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自然素質,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開放、動作鮮明歡快,豐滿有朝氣,充分把握中學生思維形象具體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發揮其長而避免其短,使他們的表演動作更有感染力。通過這樣的訓練,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的面對人生和挫折。那么,素質教育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詞匯了。
總之,進行舞蹈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中學生認識自我和發現美的意識,同時在一個系統的訓練過程中,鍛煉中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素質教育真正地落到實處。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是我們從事舞蹈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