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管理改革必須先行,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德育工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改變評價機制都會推動和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在加強學校管理的同時,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學校管理 德育工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論述高瞻遠矚。既立足于中國的現實國情,又著眼于未來世界發展的主流,明確規定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任務和內容。為我國下世紀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世紀里,世界各國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掀起了科技與教育競爭的熱潮,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遺余力地加大科技與教育的投入,以此來提高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確保可持續發展和在新一輪競爭中爭取主動。實施科教興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中小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不只是幾個學校,喊喊口號,幾個教師改改教法,而應是從教育到教學,從宏觀管理到具體工作實施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根本,摒除以考分、升學率為導向的應試教育管理模式,構建以全面育人導向的素質教育管理體系,優化管理是關鍵。如果一個學校的管理者觀念不改變。管理體系和方法不改變,勢必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不是有許多校長仍在高喊“分數”能說明一切嗎?在這種體制下搞素質教育總會讓師生們縮手縮腳,舉步維艱,由此可見,實施素質教育,學校管理改革必須先行,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加強德育工作是學校管理的任務
在學校管理中,只有擺正德育的位置,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整個素質教育系統工程才能健康正確地運行和發展。
1.凈化校園環境
校園本是一塊圣潔的綠地,但是由于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污染,一些歪風邪氣正滲進校園,走近青少年,所以在學校管理中必須落實德育工作,弘揚正氣,凈化校園環境。
德育內容要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三方面的教育,立足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要突出實踐性,把明理、動情與導行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形成德育目標的遞進層次,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從實際出發,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特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在學校學生中一定要弘揚正氣,抵御歪風邪氣。有一些學校和一些學校管理部門對學生中存在的吸煙、酗酒、斗毆、偷竊、逃學、作弊等惡劣現象熟視無睹,不聞不問。有些學校商店竟公然向學生出售香煙,食堂為學生吃喝玩樂提供場所。對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加強法制教育,打擊各種侵害青少年的各類犯罪活動,加強對學校內部及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如懲治校園惡少,清除校園周圍的黃色書屋、網吧等,使校園真正成為一個能切實保證學生安全、安靜、健康的學習場所。
2.學校領導的重視
學校領導的重視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任何一項工作沒有領導的重視,是難以作好的。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只有領導重視教師,學生才會重視,才能開辟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教育途徑。
3.把握教育的時機,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
教材是人類文化的經典,蘊藏大量德育資源,校長要引導教師善于捕捉、挖掘。把德育工作和任務落實到教學工作過程中。把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載體,盡可能使每一個活動都能使學生心靈受到感動,震撼和啟迪。
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能是在守成守舊的教育目標、教育觀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環境等各方面都與創新精神相協調的條件下進行,學校要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發揮倡導、保障作用。必須樹立創新教育價值觀,同時樹立創新教育多元觀。創新既表現在學業上,也表現在非學業上,一種思想相對于個體是新的、是創新,相對于群體是新的也是創新,只有用多元化多層次來衡量創新,才能真正倡導創新。
1.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一個學校由上而下共同運作的結果
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使物體的教育成為創新教育而不是過去和現在這種單一灌輸式的知識教育,只有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素質就是學校管理的當務之急。
(1)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所謂積習難改,搞了那么多年的應試教育,一旦摒除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學校管理做大量的工作,要向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應以人為本,而是不以知識為本,創新人才需要健康的,全面的發展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發展。
(2)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努力提高素質教育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也要提倡創新,哪怕取得一點點成績也要給予鼓勵與推廣,不要過分求全責備,挫傷教師改革探索的積極性。
2.創造活動是人類最本質的活動
知識經濟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取決于人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與精神是一個現代人所不可缺少的優良品格,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綜合體現。也是使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創新教育中同樣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引導學生立足課堂,放眼于社會,學校要組織多種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活動,比如,讓學生走進自然,去關心物種、生物圈、地球,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去思考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生、教師的評價機制,強化課程作業和日常對學生的觀察啟示。重視采用表現性測驗和實驗技能教學考試。重視培養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把新學的書本內容與社會政治,經濟和環境結合起來,強調知識的實際運用并與日常實際相結合,從而把考試觀轉變為評價觀,要將只重視“掌握結果”轉變為既重“掌握結果”又重“發展結果”的評價,發展結果往往與學生的思維品質等各方面能力相關。評價要強調學生個性發展與教育共性目標的辯證統一。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是黨的大計方針,各級各類學校必須以此為指南,在學校管理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現代管理,這樣學校工作才能全方位進入科學管理軌道,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才能形成,教育質量才能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目標才能得到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