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檢驗醫學專業是培養高等檢驗醫學人才,適應檢驗醫學事業的一個重要專業,搞好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術教學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物質基礎,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合格高等檢驗醫學人才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關鍵詞 高等檢驗醫學 理論教學 臨床實踐相結合
高等檢驗醫學專業是我國近20年來新興的一個專業。如何教好這門課,完成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培養目標,為祖國培養出合格的高等檢驗醫學人才,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檢驗醫學事業的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經多年的檢驗醫學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搞好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術教學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物質基礎,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合格高等檢驗醫學人才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1 搞好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術教學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物質基礎
1.1牢牢把握教學大綱搞好備課和統課
理論課備課的好壞是關系到能否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也是關系到教員教學效果的大事。“上好每一單元課”這是我們的天職!為此,我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每一單元課教學內容,在通讀教材,查閱參考資料(進展)的基礎上寫好每一個教案,制作好每一個多媒體課件。其關注點為:如何導入本單元課(結合實際臨床病歷、緊扣主題、語言簡練生動,妙趣橫生,使學生身臨其境);重點、難點、疑點的處理;深度、廣度的界定及教材的取舍等;教員之間彼此交流;從而提高了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檢驗醫學專業的實驗課教學,不僅具有驗證理論課教學內容的作用,更重要的它又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術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實驗課備課和統課的基本點在于充分地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在最主要的操作技術上反復練。培養學生所掌握的技術可靠,操作正規、嚴謹,實驗結果準確,報告規范的一絲不茍的科學作風。在制定實驗課計劃時,我們有意識地把縱向的教學內容進行橫向聯合,通過臨床標本的系統檢驗,對不同細菌進行分門別類,通過比較、鑒別,加深學生對各種病原菌、各種臨床標本的標本采集、檢驗程序、檢驗方法、鑒定依據和報告方式等環節的理解、記憶,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這一重要的檢驗技術。在實驗課備課和統課中。我們注意把課程的引入、提問、實驗原理及實驗技術的有機環節與理論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收獲更加深了一步。
1.2精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
辯證法認為,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怎樣使學生學好檢驗醫學專業這門課?我們的體會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精講和多練。精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
精講是指在融會貫通教材的基礎上。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臨床需要為基礎,重點內容要精講,講透。就細菌鑒定而言,應按照標本的采集、檢驗程序、檢驗方法、鑒定依據和報告方式等五方面內容去講授。每一項內容都有精講的內容。在這五方面內容中,最重要的是細菌的鑒定依據,教師必須精講,講透。在教學方法上,可因具體教學內容不同,分別采用臨床病歷現身講述法、國內國際疫情通報法、圖示法、列表對比法……等去講授。
1.3注意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互動。其中課堂提問和課堂討論是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課后多次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改進我們的教學工作。方法有:直接面對面談,通過學生干部,布置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學生寫條子……等。我們的體會是注意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可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1.4多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多練,是指針對教學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的理論和實驗內容及在臨床檢驗中又經常應用的知識和技術要帶領學生多練。有的內容要反復練,直至練會(或記住)為止。具體方法有:
(1)布置課外作業(每學期至少5~6次),教師精心批改,課堂總結點評。
(2)課堂討論
①教師根據單元教學內容,提出臨床病歷,要求學生準備并寫出解答提綱,經教師審閱后,找出典型發言人重點發言,其他同學補充發言/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②教師根據臨床需要,把學生應當記憶的知識用列表填空的方法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在黑板上填寫,如有錯,找同學更正。
③教師經常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把具有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這類問題多為教材中的難點和實驗課教學中發現的,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3)做習題
為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理論課講授的知識,教研室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依據全國統編教材為基礎。在開課后第2周,我們就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復習教材和教師講過的知識后。做習題。通過做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理論課講授的知識。這樣。一環扣一環的教學環節,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即全面又牢固。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2 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合格醫學檢驗人才不可缺少的環節
1.1選用醫院檢驗科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檢驗醫學專業的實驗課是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好途徑我們教研室根據教學需要,直接選用醫院檢驗科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授課。上課前。理論課教師和實驗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實驗課教學內容,(包括實驗項目、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術、時間分配、預期結果及分析等)。實驗課教師聽理論課教師的課。理論課教師深入實驗課課堂協助實驗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理論-實踐,實踐-理論,相互學習,相互促近。共同提高,教學相長。實驗課教學密切結合臨床實際,使我們的教學貼近臨床。培養出的學生可直接進入臨床。動手能力強,直接為臨床所用,教學效果較好。同時也體現了科系合一,資源共享的優勢。
1.2課間實習和畢業生產實習是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
課間實習是指經過1~幾個單元課的專業課教學后,讓學生進入臨床檢驗科,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消化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每次課間實習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周為宜。
畢業生產實習是指根據國家和學院總培養目標的規劃,學生經過在校4年的系統基礎和專業知識教學培養后,在畢業前夕直接進入臨床,通過一年的臨床實踐。在實習醫院和學院共同領導下,在實習老師的直接指導下。通過實習教師的幫、傳、帶完成最后的學業,書寫畢業論文,使之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為將來從事本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合格高等檢驗醫學人才的不可缺少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