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科建設是一個有規律的科學過程,是高校工作的龍頭,也是人才培養和發展科技文化的結合點,它發揮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基本“平臺”。學科水平是衡量學校學術水平和知名度的主要標志之一。因此,我國的民族院校應突出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等方面顯著的特色和優勢,以創新的精神,深化改革,使之不斷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關鍵詞 民族院校 學科建設 思考
學科建設是一個有規律的科學過程,是高校工作的龍頭,也是人才培養和發展科技文化的結合點,它發揮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基本“平臺”。學科水平是衡量學校學術水平和知名度的主要標志之一。因此,加強學科建設已成為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趨勢,并且是每所大學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基本建設工作,它反映了一所高校整體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關系到學校全局及長遠的發展,是大學整體建設之核心。如果學科建設水平長期落后,不僅會影響它在教育界、學術界的知名度和聲譽,而且會從根本上制約其教育功能的發揮,影響其教育質量的提高。
周濟同志也曾在《創新發展思路制定“211工程”“十五建設計劃”》一文中指出:“學科是一面旗幟,同時又是學校組織結構中的基本骨架,我們的學術梯隊、學術研究基地都是以學科為中心組建起來的”。“因此,衡量一個學校水平的主要標志就是學科,衡量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標志就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學科。”可以看出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已成為決策者們的共識,國內外高等院校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促進它的發展。
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大國里,民族院校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時代下,我國的民族高等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的發展:隨著眾多的民族院校相繼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實現了大學更名、申請博(碩)士點成功、新建的現代化校區等,展現出生機勃勃發展的大好局面。但是由于民族院校都是在解放后相繼建立起來的:起點低、基礎弱、教育思想和觀念相對滯后,隨著高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科學知識的迅猛發展和高等教育內部的深刻變革,與兄弟院校問的差距逐漸拉大,民族高等院校在學科建設方面遇到更加嚴峻的挑戰,表現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我國的民族院校應突出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等方面顯著的特色和優勢,以創新的精神,深化改革,使之不斷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一、審時度勢,明確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由于歷史、經濟、區位等諸多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我國的民族高校的優秀人才先天不足、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骨干短缺、經濟待遇相對較低。這都造成我國的民族本科院校目前尚處于起點狀態、辦學層次較低,特別是沒有建設成為碩士學位授予的單位,與其他省市的同等規格的院校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但現階段有些高等院校在學科建設中追求新穎、追求熱點、追求全面、追求規模的現象非常普遍:只注重學科點的數量和規模上的擴張及外延的發展,而忽視了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辦綜合性大學的本質;強調了項目的申報,而忽視了對學科的建設,這種做法顯然對學科建設和發展是十分有害的。通常情況下,擁有的學科點越多,就越容易申報更多的學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可以將已有學科點的相關人員的科研成果充實到新的申報點上,于是就形成了“規模浩大”的表面現象。即使學科點申報下來,也會造成力量單薄,甚至難以為繼的現象。不能盲目的發展和學科方向貪多不明確,把單科性的大學想升格為多科性的大學,多科性的大學想升級為綜合性的大學,而綜合性的大學則想把所有學科都辦成一流的、最好的大學,結果必然造成力量不集中,重點不明顯,特色不突出,競爭力不夠。因此要在今后的學科點申報和建設過程中,要以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的客觀實際出發,面向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滿足民族地區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現實進和潛在的需求,遵循學科建設的內在規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科建設與規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學科梯隊建設
我國高等院校間的競爭主要就是學科間的競爭,學科間競爭的首要問題又是人才的競爭。要完成學科建設的各項任務,組建一支結構合理、富于進取性、創新性、聚合力的學科梯隊是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而我國民族院校的學科建設中最為關鍵和困難的是梯隊建設,而梯隊建設的核心是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學科帶頭人是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中自然形成的“領軍”人物。因此我們要營造一個學科帶頭人不斷涌現的良好的用人環境;還要高度重視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引進、選拔和培養制度;另外還要創造條件,使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有更多的機會承擔高水平的科研課題;最后還要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地方高校只有吸收重點院校學科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少走彎路。避免閉門造車的尷尬情況,以實現快速發展。在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寬松的學術氛圍中。促進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盡快成長,形成充滿活力、團結合作、充滿凝聚力的學科群或學科梯隊。
三、與時俱進,推動學科建設的創新
我國的民族院校的學科體制一般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逐步建成的,是在模仿和借鑒國內外優秀重點大學學科設置后建成的體制基礎建立的。顯然傳統的機制在面對新世紀的學科發展顯然是不適應的。所以只有創新,才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靈魂和動力。而且要根據我國民族院校發展目標和學科建設的任務。充分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學科的知識結構、理論體系、組織制度及其應用領域進行延伸和拓展革新和優化,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學科體系的過程。因此民族院校要走向學科建設的良性發展道路,必須要將學科創新思想貫穿于學科建設的始終,通過學科創新,實現學科的全面發展。
本世紀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奮斗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民族院校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盡快牢固樹立學科建設的主導地位,以學科建設帶動學校發展的各項工作。并借鑒在長期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積淀和積累的經驗,找出與兄弟院校的差距,堅持以自身特色來提升綜合學術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科優勢,這樣才能在眾多的高等院校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