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皖北地區高中化學教師素質結構現狀的調查,分析其素質優勢與存在的不足,以提高高中化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同時,為深化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教育改革,明確師范生培養方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皖北地區 化學教師 教師素質 調查與分析
新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化學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這是基礎化學教育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然而,高中化學教師的素質是否適應當前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呢?這一問題值得深刻研究,也是本次調查研究的初衷。
一、本次調查基本情況說明

1.調查時間:2007年7月-2008年5月。
2.調查方式: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之以座談和訪談。問卷以單項選擇形式回答問題,并配有填表人背景資料,以便作相關分析。共發出問卷140份,回收119份,回收率為85%。同時,訪談高中化學教師10余人,所得信息彌補了問卷調查的某些不足,使調查結果更趨于客觀。
3.調查問卷由皖北地區(主要是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亳州市)的27所高中化學教師填寫,選擇的27所中學中,省級示范化學校9所、地市級示范化學校1所,學校住址在縣級以上城市的22所、住址在農村的5所。
4.調查內容:主要圍繞高中化學教師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現代教育理念、能力和身心素質等各素質的主要方面展開調查。
5.參與調查的119名高中化學教師的基本情況:
(1)男教師84人,占70.6%;女教師26人,占26.9%(有3人沒有填性別)。
(2)第一學歷是本科96人,占80.7%,專科19人,占16.0%(有4人沒有填學歷)。
(3)年齡分布
二、調查結果統計
三、結果分析
(一)皖北地區高中化學教師素質的優勢方面


1.化學專業知識扎實。化學專業知識是化學教師從事本學科教學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目前,化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基本滿足教學需要(認為化學知識“夠用”與“基本夠用”的占99.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所調查學校的住址多數在縣級以上城市,城市往往是人才比較集中的區域。(2)被調查教師中青年教師占的比例較大。近年來,高級中學招聘的化學教師要求是本科以上學歷。高級中學教師的學歷層次普遍較高(本科學歷的占80.7%),這與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2.現代教育理論理解到位,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及時,能適應當前基礎教育形勢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63.9%的高中化學教師能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能自覺學習、吸收現代教育理論,自覺接受現代教育觀念,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結果。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和制約著他們的教育態度、教育行為和教育質量。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傳統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2)能用現代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與目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方向一致。(3)重視化學實驗。調查結果表明“很重視”與“比較重視”化學實驗的教師占91.6%,這與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課程目標體系”相適應。因為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能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訓練實驗技能、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好途徑和無法替代的實踐環節。
3.教學水平較高。課堂氣氛活躍或較活躍占94.9%。說明教師駕駛課堂能力較強;95.9%的教師能很快處理好課堂突發事件,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表明高中化學教師應急能力強,教學機智水平較高。大部分教師能夠嘗試用現代教學方法,善于把書本知識轉化為教學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也就是說通過教學過程把知識和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從而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求知能力。
4.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令人滿意,能夠勝任高中化學教師。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素質體系的基礎,是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必要條件。健康的心理素質則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教師的各項素質中,道德素質是根本,文化素質是基礎,身心素質是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身心素質是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令人可喜的是皖北地區90%以上的高中化學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只有少教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身體或心理健康問題。
(二)存在的不足
1.高中化學教師隊伍整體上敬業愛崗精神較弱。敬業愛崗精神是教育力的一種源泉,但是從表2可以看出,選擇“就讀師范專業的主要原因是喜歡從事教育事業”的僅占42.9%,“喜歡當化學教師”占46.2%。在訪談中我們也發現:中年教師敬業精神上強于青年、老年教師,而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所占的比例達37%。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1)高級中學教師的工作累,而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都還比較低;(2)青年教師思想活躍,如有可能則希望調離教育工作崗位,而老年教師,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保守,有不思進取的想法;(3)多年來我們在教師教育中,無論是職前培養,還是在職培訓,往往只注意知識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師德的養成和提高,這是導致部分教師敬業精神不強,甚至出現事業心滑坡的重要原因。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局面,會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2.高中化學教師化嚴重缺失的是與教學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在調查與訪談中,都反映出高中化學教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教師們反映,由于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指導,造成他們對學生的心理了解不夠深入,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轉化后進生感到力不從心。造成這種不利局面,主要是我國的師范教育不合理的課程設置造成的,以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化學(師范)專業課程設置為例,人文社科類(任選,72學時)、藝術類(任選,36學時)、化學教學論(必修,48學時)、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必修,30學時)、教育學(必修,54學時)、心理學(必修,54學時)、教育技術學(必修,34學時),共計328學時,占總學時(2703)的12.1%。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師范生建立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師范生培養或教師培訓過程中,除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外,更要注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培養。
3.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不高。調查表明“多媒體操作水平一般”占59.7%。新課程標準要求化學教師必須掌握現代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教學技術,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由于許多高等師范院校過分重視知識傳授,而對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水平不高。因此,高等師范院校一定要把技能訓練寓于師范生培養的全過程,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技能訓練中的作用,使技能訓練經常化、系統化、現代化,為師范生從事教學打下堅實的行業基礎。
4.教育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高中化學教師應具有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水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與教師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只有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才會有科研質量的提高,教學活動才能真正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調查發現有20.2%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對教學沒有什么作用或沒有信心搞教育科研;33.9%的教師沒有公開發表過教育科研論文。高中化學教師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教學負擔重,沒有精力和時間進行教育科學研究。(2)硬件條件差,很多學校沒有訂閱教育方面的刊物,也沒有互聯網,很難接觸到教育科研前沿的成果。(3)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沒有給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沒有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皖北地區高中化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能夠勝任當前基礎化學教育,但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這在客觀上要求高師院校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針對目前高中化學教師素質結構存在的不足,盡快調整師范生培養方案,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局面。